北京:支持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化项目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 《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建设一批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对建设“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标杆工厂,实现机器人生产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化的机器人企业,按照不超过建设项目投资的30%予以奖励,最高3000万元;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且获得项目贷款的建设类重大项目,按照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中长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年度最高3000万元。
(资料图片)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
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机器人可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机器人的应用还需要工程化实现,工程化将造就具有特殊能力的机器人的出现。从目前的产品和应用案例来看,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拟人化的。不论是自适应机器人、仿人化机器人,还是智能类人机器人,都在朝着与智慧人融合的方向努力。而要实现这种融合,就需要新技术的出现,这也是机器人发展的基础之一。
毋庸置疑,数字化技术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基础。最近的人工智能泛化能力更多地展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机器人也将呈现出多模态的感知和行动。这需要在机器人原理性层面进行创新。
移动机器人具有移动功能,在代替人从事危险、恶劣(如辐射、有毒等)环境下作业和人所不及的(如宇宙空间、水下等)环境作业方面,比一般机器人有更大的机动性、灵活性。
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高速发展、创新活跃,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回暖。
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45.7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53.12%,占比最大;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302.6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36.07%;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90.7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10.81%。
分地区来看,202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机器人销售收入为188亿元;珠三角地区机器人销售收入为142亿元;京津冀地区机器人销售收入为82亿元;东北地区机器人销售收入为130亿元;西部地区机器人销售收入为64亿元。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22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645.8万台,产业运行稳定向好。
根据数据显示,2016-2021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1.5%。机器人市场逐渐回暖,预计到2023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77亿美元。
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抢抓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生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球玩家正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下游应用场景有望打开,潜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自2021年起,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本田等海外企业纷纷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或其迭代产品,国内企业优必选、达闼机器人、小米、傅里叶智能、纯米科技等亦逐步进行产品首发及更新。据高盛预测,在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人形机器人2025年至2035年销量CAGR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
机器人行业报告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同时揭示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想了解关于更多大机器人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