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氢能利用的研究相对碎片化,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差距,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中国应迎头赶上,卡位世界前沿。国家相关能源发展文件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欧洲率先开始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用天然气管网进行运输,最大的运输量是 20%。天然气管网当中运输密度不一样,出来以后再吸附,完全可以把它分开。当前全世界都开始注意到了氢能的发展,也成为了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燃料电池技术趋于成熟,步入了商业模式创新与批产阶段,也要感谢一直致力于燃料电池工程化、产业化的国外企业,他们重视氢能源电池的开发推广应用,电池产品的出货量加速增长进入商业化阶段,分布式发电也小规模商业化,特殊用途的燃料电池早期市场已经开始形成,这些都显现出了氢能利用的产业链开始壮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也是消纳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性过剩的技术选择,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据《蓝皮书》路线图规划,到2030年,氢能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2023年郑州市氢能源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1年12月,国家财政部、工信部等五部委下发《关于启动新一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同意郑州城市群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郑州城市群包括6个省内城市和11个省外城市,郑州市作为牵头城市,将不断提升示范应用水平,加快形成燃料电池及氢能源汽车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为此,郑州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氢气循环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郑州市氢能源产业链正在完善过程中。目前,布局于下游氢电池研发业务的企业相对较多,共有18家。2022年12月位于金水区的首座加氢站正式投运,郑州东三环综合加能站总投资1.8亿,占地10亩,能满足金水区及周边区域50辆氢燃料车辆的日常加注需求。目前,郑州市氢能源产业布局较为集中,根据《郑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郑州市将围绕管城区、经开区、中牟县“两区一县”布局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走廊,扶持整车龙头企业,加强关键零部件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汇集产业链优势资源,加快构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走廊,形成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完整产业链。
根据2023年2月最新出台的《郑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郑州市将继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谋篇布局氢能与储能等6大未来产业。在氢能源配套建设方面,郑州市也进行了提前布局,根据2023年2月下发的《郑州市主城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布局专项规划(2022-2025年)》,至2025年,郑州市主城区将建设完成不少于100座加氢站,至2035年,主城区建设不少于230座加氢站,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智能高效的加氢网络,提升氢能推广应用成效。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