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剧院演出到实景演出,再到沉浸式互动演出,丰富创新的表现形式为广大游客呈现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时尚文化等多元文化体验。旅游演艺已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相关资料图)
2015年到2019年,我国旅游演艺观众人数从4853万人次增至9583万人次,在旅游人口渗透率从1.21%增至1.59%;
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演艺密度与伦敦等演艺发达市场仍有差距。据华高莱斯数据,2018年伦敦城市演艺密度达21场/万人,而北京、上海分别为11.5场/万人和12.4场/万人。
2021年全国主要演出类型(不含农村演出、娱乐演出)演出场次共计18.97万场,与上年同比增长248.07%,与2019年同比降低3.75%。从演出类型来看,旅游演出场次为7.48万场,占比为39.43%,剧场类演出场次11.44万场,占比为60.31%,大型场馆和户外演出0.05万场,占比为0.26%。
旅游演艺行业经营模式
旅游演艺作为演出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背后依托整个演出/文化娱乐市场的发展,与旅游和景区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旅游演艺业有其特有的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模式,运用此模式的旅游演艺承包企业仅开展营业性演出;多元经营模式,这类经营企业常常会依托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多元经营。即在指定景区内同时向游客提供游览景区和主题演艺节目的服务。
旅游演艺行业发展分析及未来前景
随着文旅消费需求迭代升级,融合、跨界、创新,引领消费大规模回流,带来了文旅产业结构性调整、重塑和升级的新机遇。据统计,目前,上海各类演艺场馆有近千处,包括Live house(小型专业演出空间)315家、各类剧院剧场(艺术中心)等实体演艺场所604家。
与海南、四川、云南、浙江等旅游大省相比,上海缺乏名山大川一类的著名景点,但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门户,上海拥有突出的游客规模优势。因此,市场意识强烈的旅游企业因地制宜,开发出主题公园式旅游演艺。如迪士尼、海昌海洋公园、野生动物园、欢乐谷等,都独创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之一。
据统计,2019年,上海接待国内旅游者3.6亿人次,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仍达到了2.36亿人次。疫情前上海迪士尼乐园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海昌海洋公园游客接待数量与迪士尼乐园旗鼓相当。显然,游客规模优势托举起上海旅游演艺的市场。
旅游行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特征,国庆、五一、暑期等节假日期间客源充足,而淡季期间流量下降明显;宋城各景区剧院扩建带来容量提升,能够有效缓解春节等高峰期的接待瓶颈问题,同时也为客流量的整体提升打开了空间,非高峰节假日时期可以导入更多客流。
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有部分省份两项指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2019年水平,比如山东,春节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标分别达到2019年的134%和99.8%。同时,停滞三年的入出境旅游也在近期连续破冰重启,并呈现出明显的快速回暖趋势。
旅游演艺逐步从单一的歌舞模式逐渐向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互动体验方向转变,观众从原来简单的场外观看到进入场内与演员进行互动。其次,主题公园类旅游演艺节目均在主题公园内演出,游客在游玩项目的休息间歇也可欣赏演艺节目,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吸引游客前往。国内旅游演艺行业在市场需求加速迭代、疫情常态化持续冲击等多重压力下,中小投资体量、高效人均产出、深度沉浸式体验等是未来发展方向。由于疫情冲击,周边旅游,本土旅游的特点更加突出,本土化的旅游演艺是顺应当下疫情常态。
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旅游演艺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呈现明显的梯队差异,具体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宋城演艺、山水盛典和三湘印象;第二梯队以华夏文旅集团、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还有迪士尼为代表。第三梯队是以国旅联合、曲江文旅、丽江玉龙旅游股份、尚峰传媒等为代表。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价值和社会效应的旅游演艺项目;《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提出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医药资源、特色节庆展会等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总体上看,中国旅游演艺行业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制定推动旅游演艺行业不断蓬勃发展。
旅游演艺行业发展策略
一个旅游目的地演艺业的规模、数量取决于该目的地游客的规模及其对演艺供给的消化能力,题材相近、风格相似、规模相当的节目不宜扎堆而起,应处理好集群效应与同质竞争的关系。
一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各地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加强旅游演艺项目审批监管。她分析称,“旅游演艺的粗放时代已经结束,尤其是疫情后旅游市场的变化,旅游演艺行业需要更高质量的供给,让更多游客看到根植在行业里的中华文化之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二是应强化旅游演艺节目的内容审核,制定高质量演艺标准体系,打造精品旅游演艺项目。
三是参照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评价体系建立动态的旅游演艺行业评级评估体系,加大各层级旅游演艺标准的制修订力度,搭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行业标准体系,同时加大国家行业标准的贯标力度。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