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公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披露了一系列理财市场最新数据。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
月度平均收益率2.09%
(资料图片)
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02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5198 亿元,同比增长 1.45 倍。2022 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2.09%。
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其中,个人理财投资者数量为9575.32万人,较年初新增1508.09万人,占比99.01%;机构投资者数量为95.95万个,较年初新增33.28万个,占比0.99%。
理财产品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数量分布
从投资者风险偏好来看, 2022年,理财投资者整体风格更趋保守,其中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增加。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5.44%。
净值型产品占比达95.47%
从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来看,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40万亿元,占比为95.47%,较去年同期增加2.52个百分点。
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及占比变化情况
同时,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报告显示,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较长,加权平均期限在339至581天之间,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31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
除基本规模及结构数据外,报告还介绍了目前银行理财市场的一些趋势。
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截至2022年末,监管部门已批准31家理财公司筹建,其中30家获批开业。截至2022年底,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占比达到80.44%,且全部为净值型产品。
银行理财市场投资者数量达9671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理财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投资者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个人理财投资者数量为9575.32万人,占比99.01%。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显示:
面对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较年初也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共有260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2.94万只,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较年初下降4.41%;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投资收益方面,去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02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198亿元,同比增长1.45倍。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方面,截至2022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40万亿元,占比为95.47%,较去年同期增加2.52个百分点,净值化成果显著。
随着债市回暖及银行理财产品赎回压力缓释,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持续下行。广发证券固收团队2月1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全国范围内全部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破净率保持下降趋势,由2月3日的11.9%下降至2月10日的10.8%。这已是连续第六周(剔除春节)出现下滑。
破净指的是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元,破净率指的是破净理财产品数量占理财产品总量的比例。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率与市场波动、投资者赎回等因素密切相关。
就未来破净率趋势,受访人士认为,短期内破净率再次大幅抬升的概率较小,但从长期来看,理财负反馈效应导致的“螺旋形”赎回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且会频繁出现,其有可能会持续引发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理财负反馈效应导致的“螺旋形”赎回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且可能每年都会出现,出现频率或高于公募基金。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在投资者结构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两者的投资者结构各异,公募基金产品以机构客户为主,银行理财产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这导致银行理财市场更容易出现羊群效应。
其次,在客户风险偏好方面,近年来,银行理财客户投资偏好趋向保守,但银行理财产品依然以追求高杠杆和绝对收益的策略为主,两者之间背道而驰。
再者,在产品结构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以开放式、低风险等级、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且各理财公司投资策略高度相似,这就产生了趋同效应,即投资者低风险、开放式的购买偏好和理财公司不断扩大的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难度之间形成背离。
最后,在交易结构方面,投资者对于净值波动的态度越来越趋于保守,而银行理财投资端以市值法估值的债权类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且信用债投资赛道拥挤,这形成了新矛盾。
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一方面与市场波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理财净值化、资管转型还未完全结束等有关。从风险偏好层面看,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没有提升,但产品风险开始显性化,导致银行理财出现供求错配。
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回落至 29.9 万亿元
1 月,信用债供给端与需求端呈两弱趋势,净融资额由负转正,但仍同比下降明显。此外,需求端银行理财规模自去年 11 月来持续回落,但幅度已有所减缓。
具体来看,据 WIND 数据显示,截至春节假期前(1 月 1 日 -1 月 20 日)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总额 7306 亿元,较 2022 年 12 月增长了 4%,较此前的发行颓势已出现扭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取消发行的债券方面,截至 1 月 20 日非金融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 453.85 亿元,较 2022 年 12 月下降约 62%,取消发行似乎也回归到常态。
另外,信用债净融资额由去年 12 月的 -6125 亿元由负转正,1 月净融资为 1581 亿元。然而,同比仍减少了 3908 亿元。广发证券指出,由于 1 月发行额相较 2022 年同期下降 24%,而到期额则大幅上升 39%,导致净融资额仍同比明显减少。
在二级市场方面,节前一周信用债收益率多数上行。据兴业证券统计,其中,上行最为明显的是 5 年期 AA+ 和 AA- 等级,上行约 7.05bp;除 1 年期 AA+ 等级中票收益率下行外,其余各等级各期限中票收益率均上行,其中 3 年期 AA 和 AA- 等级上行幅度最大(6.77bp)。
此外,从需求端来看,经历债市大幅调整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自 2022 年 11 月(31.2 万亿元)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1 月存续规模回落至 29.9 万亿元,与去年 3 月持平。
同时,据广发证券统计数据,1 月理财子产品存续规模估算约为 25.4 万亿元,同样自去年 11 月出现明显下滑,但相较此前下滑幅度已有所减缓。
《2022-2027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