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娱乐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歌舞娱乐和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娱乐行业经营模式陈旧、产品类型单一、消费人群狭窄、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导致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不佳,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行业发展。
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娱乐市场包括营业性演出;营业性电影发行、放映;歌厅、舞厅、游艺厅、台球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营业性活动;人民政府规定由文化行政部门管理的其他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
(资料图片)
文化娱乐细分领域来看,游戏、影视、营销/传媒等细分领域发展相对成熟,文化娱乐整体投资趋于稳定。文化娱乐视频直播领域异军突起,以快手、抖音的爆发,文化娱乐带来视频/直播行业获投金额迅速增加,文化娱乐超200亿的投资额占据榜首。
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据对全国6.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调查,2022年,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0.9%。
分业态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
分行业类别看,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14464亿元,比上年增长3.3%;内容创作生产26168亿元,增长3.4%;创意设计服务19486亿元,下降0.2%;文化传播渠道13128亿元,下降1.0%;文化投资运营504亿元,增长3.2%;文化娱乐休闲服务1141亿元,下降14.7%;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16516亿元,下降0.6%;文化装备生产6904亿元,增长2.1%;文化消费终端生产23494亿元,增长0.3%。
与此同时,文化新业态还催生出文化消费新模式,激活文化消费新体验。近年来兴起的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数字虚拟景区等消费新样式,以及交互性体验消费、知识产权衍生消费、虚拟文化符号消费和数字社群消费等消费新特征,都得益于数字文化创作生产的探索。“爆款”产品“敦煌诗巾”以敦煌元素为基础,借助定制合成算法,为消费者提供“千人千面”的丝巾定制服务,实现线上定制设计需求和线下个性化产品供给的贯通。
文化娱乐产业未来市场态势
近年来,随着文化娱乐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以“沉浸式”、“体验式”为主的新消费场景应运而生,文化娱乐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为推动沉浸式娱乐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新生代夜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采取的形式为线上互联网渠道,占比65.5%;新生代夜间线上文娱活动项目主要为看剧/电影/综艺,占比75.9%,其次是刷短视频,占比62.1%。新生代群体的线上文娱活动已经基本与线下同步,在看剧、短视频、刷微博等之外,游戏、音乐和知识学习也是重要活动。
从文化娱乐核心产业规模来看,中国消费者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在持续增长。据统计,2021年数字娱乐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到7824亿元人民币,但2022年整体产业规模出现下滑,预计全年总值为7196.4亿元人民币。
随着计算机图形能力和游戏引擎等技术的实时渲染能力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开始使用游戏引擎来渲染出电影化场景,能够帮助导演在拍摄前预览每个镜头并制作影视内容。在4K、5G、VR、AR、AI等新技术在影视行业逐渐落地的环境下,一些影视公司、视频平台开始创新节目制作方式,例如通过Al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视频结构化等领域技术,实现影视内容自动生产。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共同构成推动文化创新的技术矩阵。文化新业态凭借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为受众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沉浸式文旅消费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内容创新、故事线构建、互动活动设计和场景塑造等手段,为观众提供特定的艺术氛围和丰富体验,成为文旅产业的热门内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端深刻变革,一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这些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之一,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推动着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子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国内外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文化娱乐产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