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渴望近距离接触艺术的热情高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美术馆深入大众生活提供了丰沃土壤。
博物馆美术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当今博物馆美术馆的使命,不仅是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对美术作品生动展示,更重要的是要让它们“活起来”,尤其是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热起来”,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滋养。
美术馆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机构,通常以视觉艺术为中心。美术馆主要的目的是为艺术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教育研究提供空间场所,除作品展览、鉴藏外,它有时也承担举办讲座、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其功能日趋专门化和向多层次方向发展。有关美术馆的各种知识则形成美术馆学,成为新型学科。
【资料图】
美术馆行业市场运行分析
2008年后,民营美术馆逐渐进入快速、多元并逐步规范化的发展时期。无论是政府监管机构还是民营美术馆的母体,都逐渐意识到非营利性美术馆模式对美术馆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规范运营的民营美术馆以其灵活的运营优势,不断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
美术馆成为艺术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的中心,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艺术资源,带动了会展、拍卖、商业设计、文化衍生品、影视、旅游、城市设计等多类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促成文化艺术生态的整体推进。例如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艺仓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广东时代美术馆等。
美术馆最重要的活动是举行艺术品展览。展览可分为临时特展和常设展。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举办展览7526次,比上年增加1538次,同比增长25.7%;参观人次3515.84万,比上年增加1329.08万,同比增长60.8%。
其中,据市文化旅游局统计,2021年,上海美术馆数量达到96家,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并实现16个区全覆盖。其中国有美术馆25家、非国有美术馆71家,与2020年相比,净增加7家美术馆。
2021年共举办950项展览,同比增长58.3%。其中,自主策划或参与策划展览623项,约占总数的65.6%,较2020年下降3.4个百分点。在外省市美术机构、本市学校、社区等馆外空间举办展览32项,占比3.4%,较2020年下降4个百分点。约80%的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
全市美术馆立足各自学术定位与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特色主题展览,项目内容涵盖古今中外艺术风格,彰显多元丰富文化视野,厚植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成为城市文化蓬勃发展的缩影。
美术馆行业发展策略
中国地区的民营美术馆主要分布在经济环境较好、艺术氛围浓厚的一、二线城市,如上海的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与昊美术馆;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南京百家湖美术馆等等。仅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数量就占据全国私人美术馆总量的绝大部分。这些城市以良好的经济环境与浓厚的艺术氛围,不断地吸引着艺术家及收藏家进驻,这恰恰为私人美术馆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美术馆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政府、社会和艺术家对美术馆的重视和关注在加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美术馆事业的投入,一些大型公益美术馆相继建成使用或已列入建设规划,美术馆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民营美术馆也在蓬勃兴起,美术馆格局正在进一步完善,美术馆履行专业职能的能力及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为美术馆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需求量激增,行业利润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业内竞争逐渐加剧,行业内优秀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市场的研究,特别是企业发展环境和需求趋势变化的研究。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美术馆不断出现。目前,包含公立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私人美术馆等在内,全国美术馆的数量初近千家,全国美术馆的总体格局不断完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蓬勃发展。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对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和提高全民艺术修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美术馆不仅成为新兴的城市地标,甚至成了被追捧的网红打卡点。
在实体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建设的同时,还可以同数字化相结合,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网上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中国艺术史博物馆并不只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专业艺术团队而建设。它应该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必备设施,让孩子从小就可以了解古今中外艺术史的开端及其发展出的不同风格,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品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自身的艺术审美体系与标准。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美术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