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复苏按下“快进键”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下,消费市场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资料图】
2023伊始,我们在各地看到了一幕幕忙起来、热起来的场景,路面上车辆川流不息,一个活力涌动的中国又按下了经济复苏的“快进键”。
在山西、江苏、广西等地的商圈,消费者逐渐增多,线下消费回归了“烟火气”,线上消费也在持续激发“新活力”。
消费金融行业前景预测
与投资相比,消费是一个与居民收入息息相关的慢变量,还需要从改善收入预期、拓展收入来源等关键着力点入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消费充分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支撑经济发展的稳定力量。特别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助力农业发展上,消费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作为刺激消费的常用手段,消费券的“乘数效用”明显,成为多地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近期浙江、陕西、江西、四川、天津等数十个省市、地区先后发放了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消费券,覆盖线上线下各类消费场景。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三季度增长3.5%,而二季度为下降4.6%。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市场一度遭遇较大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年初的较快增长,到4月份增速降至-11.1%的低点,上半年社零总额同比下降0.7%。
消费市场保持恢复增长态势,一方面得益于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的助力。
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走向复苏的希望。从2022年前11个月的经济运行指标来看,在就业方面,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在消费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在全球通胀压力高涨的背景下,我国物价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在投资方面,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在进出口方面,外贸发展韧性彰显,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总体来看,虽然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国经济快速复苏并长期向好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朗。
“消费”是出现在各大券商年度预测中的高频词。多家券商认为,消费将成为2023年拉动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泛消费行业可能成为重要的超额收益领域。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也指出,中国的消费势头有望于2023年开始复苏。
报告显示,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趋势为:中产阶层继续壮大;高端化势头延续;选择更明智,消费未降级;产品为王;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中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汽车无疑是重要抓手。作为仅次于房地产的大宗消费品,汽车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自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市民”的相关政策要求以来,全国 3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成为各方焦点。重庆市作为吸纳新市民较多的重点区域之一,尤其关注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的各项措施。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在今年的“双11”购物节中,围绕消费者与商家的多种需求,金融业与消费场景的融合力度不断加速,消费金融正驶入快车道。据了解,消费金融是一种为个人或家庭提供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小额、短期借贷融资服务,狭义的消费金融主要指包括旅游、医疗、家电、餐饮等在内的消费品短期贷款。
截至2021年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为30家,其中具有国有大行背景的分别是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消费金融、邮储银行旗下的中邮消费金融。包括建行在内,目前已有三家国有大行将消费金融牌照纳入囊中。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正驶入快车道。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推进业务发展的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未来行业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的逐渐深入,科技实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硬指标。
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多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头部效应也会更加明显。
欲了解更多关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