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资料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物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态,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调研
目前,我国已拥有34项联合国非遗名录和1530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本次调研结果显示,44.1%的受访传承人认为非遗领域“面临传承危机,主要靠国家和政府的保护”,仅有5.9%的受访传承人认为非遗领域发展“处于鼎盛时期”,总体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政府资金支持是非遗传承人的普遍诉求。根据调研结果,有50.98%受访传承人认为非遗项目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资金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包括对传承人的人才培养、宣传推广、产品成本等都需要来自国家或社会的巨额资金支撑。其次是“人们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不够”,占比45.1%,“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传承人老龄化”也是当前非遗项目发展存在的较大问题。在新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文化如何保持自身独特性并创新发展,也将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今的文化产业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非遗”技艺活力,展现时代气息和创新活力。在保留传统项目精神内核和非遗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将活跃、新颖的现代表现形式融入其中,开发具有时代感、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为现代大众所喜爱的非遗品牌成为共识。将品牌通过产业化运作,发挥“非遗”的最大化力量。
中国非遗市场价值规模也迈入万亿级别。《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未来发展
非遗的产业化品牌建设就是利用非遗本身品牌特性和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传承的独有性、民族性、区域性和严格的政府审核准入机制,使其先天具备产品的安全性、特色性、新奇性,通过非遗大众品牌建设实现其产业效果、效率及效益的统一。“非遗”的品牌特性将会成为营销最强抓手,进而激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非遗传承。同仁堂和全聚德作为品牌建设成功的代表性企业为非遗产业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往往要通过物质转化来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依托各类型的市场主体。深挖非遗文化的市场价值,实现非遗作品到商品再到资产的转化,使“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产”,从而传承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
1.非遗传播渠道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非遗传播渠道日趋多样化,深度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调查结果看,各种传播渠道的影响力排序依次为:非遗直播、短视频、电商平台、文博旅游、电视传播、新闻媒体传播、非遗活动。
2.非遗消费继续稳定增长
2022年,淘宝平台非遗店铺数为32853家,较2020年增长9.5%;非遗交易额较2020年增长11.6%。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达亿级,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从2022年省级非遗消费人口规模和人均消费额看,经济发达省份都居于前列,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3.非遗与“国潮”相互助力
国货品质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人们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消费理念发生转变,“国潮热”持续升温。非遗通过与现代生活、现代审美、现代时尚相结合,不断打造新的国潮品牌,不仅是非遗传承的需要,对提升国货品牌影响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4.数字化成为非遗热的重要助推力
非遗传承渠道的数字化、科技化趋势日趋明显。依托大数据技术来处理非遗信息的采集、存储乃至传播、利用,可以更为迅速地实现非遗的有效传播,优化非遗传承渠道,实现传统资源和现代技术的有机对接和融合。其中,数字藏品开发更是成为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中的一个热点。2021年,中国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多达38家,非遗产品发售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超过1.5亿元。
5.城市非遗相关产业带影响力
非遗相关产业带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同类型非遗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2022年,淘宝天猫上年成交过亿非遗相关产业带由去年的14个增长到18个。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