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35家省级图书馆、275家市级图书馆、159家县级图书馆接入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数字图书馆各级图书馆839个业务平台互联互通。人类的数据存储已经进入PB、EB量级时代,数字图书馆对城市数据存储提出了空前挑战。
数字图书馆行业市场规模 数字图书馆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资料图片)
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大量纸本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组、建设、展示,更大范围为公众提供文化资源,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学术研究文献系统化的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阅读新载体纷纷涌现,大多是电子产品;各种阅读新样态更迭频繁,大多为数字呈现。
图书、报纸、期刊作为我国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的主营业务,一直颇受重视。近年来,传统出版单位纷纷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工作,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业务,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其他新业态相比,增长仍然缓慢。
目前国内图书情报单位都在积极增建各类型数字化图书馆,其中既有国家级项目,也有地方省市级项目,还有商业性数字图书馆项目。
数字图书馆都在积极增建各类型数字化图书馆,其中既有国家级项目,也有地方省市级数字图书馆项目,还有商业性数字图书馆项目。
数字图书馆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9881.43亿元,较增长11.16%。网络文学、数字阅读整体收入达600亿元。2020年数字图书馆产业规模超万亿元,溢出效应更大。
数字图书馆是随着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大数据时代,群众阅览、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电子书已成为新常态,公共图书馆要发挥对于社会公众阅读的推动、引领作用,数字图书馆就应走在时代前列,顺应人们阅读方式的新变化,努力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构建。
《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中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增长率达21.8%;数字图书馆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94亿,增长率达5.56%,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与此同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同比去年减少2.6本。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为加快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针对性政策。其中,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便是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将面临的挑战、数字图书馆企业的发展策略等。
随着公共文化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国各级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得到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已有2397个县(市、区)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建成分馆数量超过2万个,满足了基层百姓阅读需求。
在图书馆领域,AI技术也在快速渗透和应用。AI在赋予机器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对传统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例如,智能搜索会自动分析、判断和解读用户需求,为其提供更匹配的搜索结果,智能机器人可以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引导,协助馆员开展文献整理和库存盘点,智能摄像头能够跟踪图书馆用户的状态,记录其行为数据,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后,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图书馆,从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图书发行及其销售市场越来越大,规模也正在迅速的增大,图书在发行销售等环节上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就难于实现图书管理在发行、运输、仓储、销售管理中的高效准确。
RFID技术研发,形成了系列图书馆配套设备,大大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图书馆应用领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根据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对数字图书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数字图书馆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数字图书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