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和光热资源丰富叠加驱动,导致农田土壤进一步恶化,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适应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不断降低;同时,作为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区域气候呈现温度逐年升高、降雨逐年减少态势,暖干化趋势愈加明显,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韧性差、稳产性变弱,已经难以适应气候变化;过度依靠化肥和多次耕翻,加速了土壤侵蚀和地力劣化,并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2020年12月8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先正达集团中国共同合作推动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秸秆还田与土壤健康促进(润田)项目”(以下简称“润田”项目)正式启动,旨在通过秸秆还田技术优化与秸秆还田模式构建,建立秸秆还田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指导与推广服务,提出并推广与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相适应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提高区域秸秆还田作业质量,提升农田土壤质量,促进农田土壤健康,强化固碳减排功能。
为探寻适宜于东北褐土地区的气候智慧型农业新模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北方旱地耕作制度团队依托“润田”项目,结合以往工作基础,在辽河平原典型褐土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围绕旱地耕作制度创新,开展了气候智慧型农业模式构建研究,利用在农作制度区划、土壤耕作与养地制度、资源高效利用、农田水肥调控、水土保持和旱作农业区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始创新成果,集成构建了以作物多元化种植和秸秆科学还田技术为核心的气候智慧型农业“阜新模式”。
【资料图】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智慧农业行业市场投资风险预测
目前,RFID电子标签、远程监控系统、无线传感器监测、二维码等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应用到了智慧农业建设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运用智慧农业思想开发出来的计算机温室监测系统和生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实际中。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构建,对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
农业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智慧农业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
智慧农业的发展重点:推广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与发展方式,优先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集成应用,推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显示: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快速普及,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进入乡村田间地头。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智慧农业市场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一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包括数字经济、农业发展战略以及环保建设目标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发展;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企业的参与度逐渐增强,合力推进市场走向标准化、体系化。
目前中国智慧农业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农业应用渗透率还不到1%。但是得益于社会环境的支持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智慧农业行业正在不断发展。结合中国农业产值,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739亿元。
2022智慧农业产业政府发展战略与未来趋势分析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22年,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围绕粮食产业、优势特色产业、都市农业、智慧农业、高效旱作农业和脱贫地区“小而精”特色产业等发展,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区分类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各地要按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方案》明确的创建任务安排,结合年度重点工作部署,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
聚焦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坚持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发展,围绕“一大一小”两头推进农机装备提挡升级,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推广,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打造一批农机农艺融合高标准应用基地。创新数字田园、智慧农(牧、渔)场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水平。加强5G、物联网、快递网点等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冷链物流、加工仓储等设施智能化转型。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版智慧农业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近日,《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出炉,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五部门针对2022年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的发展目标,部署了10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绘就2022数字乡村新蓝图。
《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工作要点》部署了30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被列入重点任务之一。
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高分卫星数据在农业遥感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移动物联网覆盖,加大农业生产场景窄带物联网(NB-IoT)部署。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重点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深入推进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育种服务平台,加快“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上云用数赋智”。健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功能,发展移动端交易。加快供销经营服务网点的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继续做好数字农业农村项目的推进实施与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增长8.5%。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互联网+深入推进,数字化正融入农村的各个生活场景,农业农村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智慧农业不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的简单应用,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既是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具象化、系统化呈现,同时也是一种新业态、新产业,将重塑生产形态、供应链和产业链,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等方面蕴含着巨大潜力。
本报告对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智慧农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