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发展生物农业,有利于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更好落实“大食物观”。一方面,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工合成淀粉”“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能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酸化、干旱等边际土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地力恢复提升,筛选培育适宜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实现保质量、保多样。
生物农业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作物品种和农产品性能,维持农业系统良好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以生物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我国保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推进绿色智慧种养和农业转型升级,能更好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0-2025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
生物农业按照自然的生物学过程管理农业,适当投入能量和资源,维持系统最佳的生产力。生物农业强调通过促进自然过程和生物循环保持土地生产力,用生物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业环境的生态平衡。这是欧洲的常用提法,同美国有机农业类似。
生物农业包括转基因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非化学害虫控制和生物农药几大领域,其中,转基因育种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非化学方式害虫控制和生物农药是保证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发展生物农业等4大重点发展领域。
生物农业是当今发展快的行业之一。从2008年开始,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4万亿元,生物制造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元、生物农业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生物能源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生物环保市场规模将达1000亿元,合计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约为6万亿元。
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产业门类、体系齐全,具备加快发展生物农业的有利条件。深度挖掘利用生物资源,重视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一定能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整体看,我国生物农业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是:一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生产规模小,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三是相关产业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生物农业如何发展,最重要的是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就是要针对上述3个主要问题对症下药。
未来物农业行业将如何发展?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0-2025年中国生物农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