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工业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具备防爆功能的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AGV、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物流机器人,面向3C、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大负载、轻型、柔性、双臂、移动等协作机器人,可在转运、打磨、装配等工作区域内任意位置移动、实现空间任意位置和姿态可达、具有灵活抓取和操作能力的移动操作机器人。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规划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机器人旨在提高制造业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工业机器人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工业机器人需求逐渐增加。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制造业体系,但高端装备产业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是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发展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将迎战略机遇期。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之中,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安全性以及智能化水平。近年来,国家推行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备受追捧,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大量涌现。2016年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仅8256家,2017年突破1万家,2020年突破3万家达到33873家,2021年工业机器人注册量大增,新增65219家企业。
工业机器人企业云集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3.40万家,江苏省、山东省排名第二和第三,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达3.22万家、1.73万家。浙江省、上海市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1万家,分别为1.49万家、1.05万家。福建省、安徽省、陕西省、四川省、湖北省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在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202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839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589亿元;另外德邦证券研报显示,到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约638亿人民币)。
从全球角度来看,欧洲和日本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ABB、库卡(KUKA)、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四家占据着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市场份额。四大家族工业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约50%。
未来,工业机器人行业在新一轮产业机遇期中将会诞生世界级企业,国内外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研发体系渐趋完整,关键零部件技术将会突破,市场份额更加集中。随着机器人工艺设计的不断创新以及新材料的投入使用,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智能化,柔性化,即由传统机器人向共融机器人优化。
工业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工业机器人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