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煤电装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燃气轮机研究开发。推进水电机组宽负荷改造,加快可变速抽水蓄能及海上抽水蓄能装备研制应用及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快三代核电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推进风光储一体化装备发展,推动构网型新能源发电装备研究开发。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以及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装备的研制和应用。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技术装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企业年度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电力发展已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关键时期,目前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进入深水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考验;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依然突出;煤电企业经营困难,保障煤电清洁发展能力较弱;核电建设发展停滞等。
(资料图片)
电力设备市场分析2022
电力改革与市场化建设进入深水区。两年多来,电力改革全面推进、成效显著,接下来的电力改革将逐步进入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深水区。综合体现在:一是政策多门、各地各异。导致各类试点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电力企业与社会之间协调难度大,规则不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各地各异。二是跨省区交易存在壁垒障碍。市场交易体系不健全、品种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制约清洁能源跨区交易与消纳规模,难以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优势。三是电价体系有待完善。当前电力上游至电力各产业链乃至用户侧价格仍以计划调控为主导,缺乏合理的市场化疏导机制,导致发电企业尤其是煤电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被肆意挤压,输配电成本归集和电价交叉补贴没有科学的监审标准,电网和社会企业投资配电网积极性受挫,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四是支撑增量配电试点的相关政策规范和发展规划缺乏,相关法规不清晰,配电存量与增量的区域划分与建设发展困难重重,投资效益不确定,安全运营风险加大。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分析
中国电力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市场均衡,即供求关系的均衡,表现在几何图形上即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一,市场经济为主导,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电力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全完依靠市场力量终会呈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在电力市场市场机制是主要控制力量,政府宏观调控纠正其失灵之处。在市场机制中主要是供求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存在自然垄断的电力行业中,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状态,因此市场机制是关键,但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尤为重要。国家要宏观调控电价和引导投资等调节电力供求的措施,已达到电力市场均衡状态。
第二,实施电价调控政策。但电价调控政策不等于市场化改革之前的政府定价政策,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对价格实施监控和宏观调控的政策。从供给曲线上看,供给曲线在高负荷状态上骤然上升,因此在电价控制政策实施两个策略,一是差别定价策略,具体表现在电高峰期、低谷期差别定价策略。例如“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在用电高峰期制定较高的电价,在用电较少的时段电价较为便官,引导人们错开高峰期消费,调节人们不同时段的需求,同时达到供需调节的作用。二是地域差异定价策略。由于远离发电企业的地方产品成本高、消耗大,因此要提高偏远地区的电价,抑制电力消费,达到节约用电的效果,或是通过时段差异定价和低于差异定价结合引导集中时段发电。三是高耗电产业与其他低耗产业的差别定价策略。
第三,鼓励私人投资进入电力行业。如“还本付息电价”政策,引导投资者投资转入电力行业,进而增加生产者或原生产者的资本资源,扩大生产,提高技术等拓展生产渠道,增加电力供给。同时,对电力行业降低税负,鼓励电力企业大胆创新,实现技术革新,以期提高生产率,增加供给;同时适当降低电力使用价格,增加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但价格对电力产品供求的影响是长期而缓慢的,应当坚持调控,不能看到作用甚微而中途停止。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