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药行业调研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因素影响,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攀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在患者持续扩大的需求下,肿瘤市场已成为药企的必争之地,当前无论是国内药企还是国外企业都在该领域积极布局,加大投入,押注该领域占领市场份额。
(资料图片)
“健康中国行动”也重点提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安排部署的重大专项行动中包括癌症防治行动,特别提出要针对癌症预防、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并拟通过多种手段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切实提高药物可及性,降低肿瘤患者用药负担,以实现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
从获批上市的抗肿瘤药物情况来看,2019年、2020年,共有36种抗肿瘤药物在我国获批上市,涉及27家制药企业,其中11家为国内制药企业。从上市新药获批适应症情况来看,共有15种适应症获批,其中治疗淋巴瘤、肺癌和乳腺癌的药物较多。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抗肿瘤药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
自2016年至2021年,抗肿瘤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从937亿美元增长至180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市场的稳步增长与不断扩大的患病人群以及持续提升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以免疫疗法和靶向精准治疗为代表的创新疗法及创新药物的出现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抗肿瘤药物的市场规模。抗肿瘤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创新药的开发是一项漫长、复杂和昂贵的过程,需要历经数年的研发,投入上千万美元到上亿美元。国际欧美医药巨头起步较早,凭借着技术研发形成的专利壁垒以及较强的资金实力,在全球创新药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获取了行业内的大部分利润。
在我国肿瘤药市场中,具有较好疗效的药品大多被进口药企垄断,尤其是肿瘤靶向药,国内企业少之又少。全球性跨国药企在中国大多均有肿瘤药的布局,如罗氏、赛诺菲、诺华、辉瑞、礼来这些企业是我国肿瘤药市场排名靠前的跨国药企,多数企业均有两个及以上肿瘤药布局。
调研数据显示,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市场空间到2022年将达480亿美元,而中国肿瘤免疫治疗市场到2025年将达到120多亿美元。
未来五年内全球将有225个新药上市,其中三分之一为抗肿瘤药物以及罕见病药物,且都将处在一个较高的售价,不少抗肿瘤药物正在进行再次开发,扩大适应症,以便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治疗选择。
目前我国肿瘤药物仍以传统化药为主,但从整体研发趋势来看,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正发展迅速,业内预计未来它们将成为抗瘤领域的重要力量。从研发方向来看,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外药企和科研中心比较关注的主要包括靶向疗法中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以及免疫疗法中的CAR-T及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国产抗肿瘤药优势逐渐显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抗肿瘤药的政策鼓励以及倾斜、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创新药行业,催生了一大批创新药研发企业,并形成了诸如公司、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一些国内第一梯队的创新药研发企业。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产的抗肿瘤药在产品性价比高、效果稳定可靠、地缘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国内医院的临床使用率也随之逐渐增高。
想要了解更多肿瘤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抗肿瘤药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