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碳达峰 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建筑业是城市能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而绿色建筑是重中之重。从减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看,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之一。
什么是绿色建筑?
(资料图)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更加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采用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水循环利用、绿色建材等集成技术,更广泛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和舒适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绿色建筑行业市场规模
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色建筑面积超过8亿平方米,根据目前国家和各省市的建设目标,以及企业实施绿色建筑的意愿来看,预计2022年,我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将超过15亿平方米,市场空间巨大。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2022年3月11日,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省下一步节能减排工作打算
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围绕重点任务狠抓工作措施落实,推进我省的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引导城乡建设行业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一)推进城镇绿色建筑节能改造。推动低碳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制度,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结合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推进即有建筑节能改造,探索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试点。加强协调,积极推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城镇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二)加强能耗监测能力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按照大数据,智能化要求,大力推动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力争2022年底设区市与江西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平台全部上线联网运行,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平台服务功能,释放数据赋能功效,为公共建筑能效评价和能耗限额管理、促进绿色生活方式提供支撑。
(三)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节能降碳标准计量体系,因地制宜编制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地方标准,体现我省的地域、气候、能源和资源状况的特点,引导我省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规范发展。
(四)推进建造方式加速转型。大力推动建筑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广智能建造,培育一批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建筑机器人应用,推广建筑材料工厂化、标准化加工,精细化管理,不断降低施工现场材料损耗率,加强施工现场垃圾监控,降低建筑垃圾排放量,积极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监控重点设备能耗;鼓励优先选用获得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的建材产品,建立政府工程采购绿色建材机制,逐步提高星级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材比重,结合我省资源特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木竹建材;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规格,组合设计;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逐步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绿色建筑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大
重庆提出,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深化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市场机制建设,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
广东提出,结合分行业领域梯次达峰策略,组织开展纺织、陶瓷、数据中心、交通、建筑等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逐步纳入碳市场,推动碳市场成为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推动港澳投资者参与广东碳市场交易,建立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
《吉林省“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到,鼓励金融机构推动气候投融资产品研发,将与气候相关的产权、股权、债权、期权进行金融化设计、创新。
助力碳达峰目标,市场增长率高,有关绿色建筑行业更多投资策略预测请点击查阅《2022-2027年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