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如何?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园区主导产业也在不断扩充,入驻产业园区企业数量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企业类型覆盖生物医药制造、化工、装备制造、物流、文创等众多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产业园区的内容和内涵都在不断丰富着,产业园逐渐被各级政府重视,产业园已经成为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它在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形成了产业联动的桥梁,承载着主导产业的合理链接与配套等功能作用。产业园为科技创新型、经营创业型和配套加工型、咨询服务型等企业构建了适合企业发展与提升的平台。从大的分类上可以划分为科技园区、一般工业园区、专业园区三大类。
【资料图】
产业园区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达到101.6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再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其中,全国GDP四分之一来自于园区经济。我国国家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的GDP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平均增速分别为8.6%和10.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产业园区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且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引领性作用。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国家级开发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数量从2013年的210家增长到2017年的365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82%。截至2018年9月,国家级高新区共168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219家,其中苏州工业园是唯一一家拥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经济开发区双重身份。
截2021年4月26日,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共218个,分布在31个省市。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三个地区的经开发数量最多,合计占比28.31%。
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园区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初步建立了新兴产业的集聚群。但是,多数处于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结构层次低、科技含量不足。随着我国人力资本、工业地价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产业园开始由加工型向研发型、休闲型产业等方向转型升级。
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各地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高度关注,产业园区的升级、细分化趋势明显,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AI、数字创意、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航空产业、电子商务等垂直领域产业园区逐渐成为区域的产业发展的主导载体。
未来应推动产业园区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园区内企业的融合、园区之间的融合、产城融合、园区国际化融合,资源要素充分互动,园区发展能级加快提升,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补链和强链。产业园区不仅要将企业“物理集聚”,更要实现“化学集聚”效应突破。
想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6年中国产业园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热点报告推荐:
《2022-2026年中国产业园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