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市场应用提速
根据《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我国碳纤维总需求量为6.24万吨,其中进口量3.31万吨,国内供应2.93万吨,碳纤维国产化率仅为46.96%。由于成本限制,大丝束契合风电叶片低成本要求。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美国赫氏是全球龙头企业,全球市占率达58%。
目前,上海石化、吉林化纤、光威复材、吉林碳谷等国内企业开始布局大丝束产能。考虑到工艺难度大、生产各环节都存在壁垒,国内企业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产品验证周期将会有明显差异。龙头企业在工艺、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望成为风电装机提速、碳纤维渗透率提升所带来需求增长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6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前景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2020年, “运行产能”为36150吨,销量是18500吨,销量/产能比为51%,某些企业2020年上半年没有全力生产,也有些生产线通过改造,实际产能超过了设计产能;对于正常开车的企业,达产率通常在65%以上,甚至有企业已经达到90%以上;所以,在这个方面,中国跨越了低达产率的历史阶段,达产率正趋近国际水平。
图表:2020 中国碳纤维原丝及碳纤维运行产能(单位:吨)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我国目前碳纤维原丝和碳纤维的已投运产能及拟建规划(截止 2020 年底,吨/年)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关于碳谷+宝旌,以及吉林化纤的一些说明:
宝旌是宝武集团收购精功碳纤维的主要股份而形成的新公司名,精功与吉林化纤合资的碳纤维工厂也是其中一部分,其采用吉林化纤集团旗下的原丝专业公司—吉林碳谷的原丝,所以被称为碳谷+宝旌;吉林化纤集团旗下还有自己另外的碳纤维资产,目前主要是两条小规模碳化线,以及并购江城碳纤维的500吨碳化线。除此之外,他们正在扩产大约15000吨的碳化装置。当然,吉林化纤旗下的碳化装置也是采用兄弟单位—碳谷的原丝。
在小丝束市场方面,中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东丽的韩国工厂及韩国晓星公司,其2020年在华销售总量大约是9900吨,这还是在2020年8月份之后东丽被暂停出口的业绩表现,否则应该轻松突破万吨。而自2019年,东丽公司就已经开始“头疼”中国的竞争对手了。显然如果在同一平台上竞技,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依然不足,需要在工艺、装备、品控、操作等多方面继续练好内功。
想要了解更多碳纤维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6年中国碳纤维行业前景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