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与投融资战略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从技术突破、拓展应用、打造生态等多个维度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载体。在《规划》指导下,到202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版机器人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显示:
随着AI、VR和5G等新技术发展成熟,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在设计研发中探索机器人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为机器人落地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此次发布的《规划》明确提出,将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持续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工信部、国家卫健委日前也联合发文,向医疗领域征集外科手术、消毒清洁、远程问诊等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在技术与政策双重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工业生产、生活服务和特种作业等领域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截至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应用。
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赛道分析
与此同时,机器人行业融资也迎来一波浪潮。202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已累计发生融资事件207起,其中,Pre-A轮/Pre-A+轮共有24起,A轮/A+轮共有58起,B轮/B+轮/B++轮57起,C轮之前融资事件占整体融资事件比例超过六成。整体资金更偏向服务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的融资更偏向产业链上游如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具有中高技术门槛的领域。
机器人行业是新兴的蓝海市场。2021年,C轮之前的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占整体融资事件比例超六成。其中,天使轮融资事件共14起,也将崛起更多新势力。整体来看,大部分机器人企业仍处于中期发展阶段,极具发展潜力和实力。
“十三五”期间,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
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使得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拓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由2015年的51台/万人增至2020年的246台/万人,达到全球平均水平近2倍。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
工业机器人的融资更多集中于产业链上游,如传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领域。例如,在视觉感知方面,杭州蓝芯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完成金额过亿元的B轮融资,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移动机器人提供完整视觉感知解决方案。禾赛科技D轮融资总额超过3.7亿美元,集中力量开发激光传感器,致力于做“机器人的眼睛”。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在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研发上取得大量创新突破,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积累、正向设计能力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机器人需求,高速、高精机器人产品供给也相对缺乏。
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想了解更多机器人行业研究具体分析,可点击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版机器人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