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蓄电池的产业集中度已经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蓄电池行业发展需求和我国国家政策主导行业发展方向。从2000多家蓄电池行业企业到目前不足300家企业,预计未来蓄电池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蓄电池行业集中度提高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将直接带动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规模的发展。那么,未来国内蓄电池行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如何?
蓄电池研究报告 2022蓄电池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据悉,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铅蓄电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40%。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的电池生产企业约有350家,各类电池年生产能力约150亿至160亿只。每年就越有3. 2 亿块手机电池变成电子垃圾。仅以铅蓄电池为例,每年我国废旧铅蓄电池产生量超过2. 6×106 吨,而正规的回收比率不到30%。
每年我国至少超过60%的废旧铅蓄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数十万吨含铅废酸被直接倾倒,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处置体系亟待完善。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规模巨大:预计市场规模在2018年超过52亿元,蓄电池行业将超过100亿元,2022年蓄电池将超过300亿元。也就是说,蓄电池行业回收再利用不仅是环保所需,还有着不小的经济效益。
相关机构预计,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即将开始爆发。国家早已把废铅蓄电池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并在2012年发布《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规定采用落后工艺和含镉超过0.002%的电池企业应于2013年底进行淘汰。
全国蓄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头部效应较为明显,我国储能电池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几家企业之间,蓄电池行业属于垄断竞争格局。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铅及铅制品(包括铅、铅合金、极板、端子)、用于电池壳、隔板、板栅等制造的塑料(PP材料、ABS材料等),以及硫酸等原材料,其中铅及铅制品占铅酸蓄电池生产成本的70%左右。
蓄电池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蓄电池行业进入集中度提升红利期,竞争激烈程度下降;上游供应商一般为铅、硫酸、以及塑料件等生产企业,电池制造是铅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议价能力较强,而下游消费市场较多,议价能力较弱;同时,因行业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以及资金、技术门槛较高,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小。
蓄电池行业企业众多,市场充分竞争。按蓄电池营收看,天能股份和超威动力领跑铅酸蓄电池市场,蓄电池行业营收超100亿元,占据第一梯队;骆驼股份、南都电源等企业营收在50到100亿元之间,排在第二梯队;蓄电池营业收入小于50亿元的企业主要有圣阳电源、广宇集团等。
随着我国政策对储能电池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蓄电池行业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总体来看,我国蓄电池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一些本土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派能科技、阳光电源、南都电源等,凭借在锂电池领域的长期深耕,迅速占领市场。
目前,该行业在中国市场空间也非常巨大。想要了解蓄电池市场调研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蓄电池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