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口腔市场规模约为2650亿美元;美国口腔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美元;欧洲口腔市场规模约为700亿美元;中国口腔市场约为159亿美元(大约1000-1100亿人民币);中国整体口腔市场占全球市场规模的6%。口腔修复膜市场主要被外企占据,其中瑞士品牌盖氏在我国市场占比超过72%,国产品牌正海生物市场占比约15%。随着国产技术提升,通过更高的性价比,未来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那么,未来国内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及现状如何?
2022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据卫生统计年鉴,我国口腔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从11.6万人增长至24.5万人,CAGR为11.2%,高于同期间执业(助理)医师5.7%的复合年均增速。牙医数量的增长有望教育更多消费者形成口腔诊疗意识;青年医生的注入,有利于医疗机构改善诊疗团队的人员构成,从而增强接诊效率、控制成本。牙医数量的持续高增长从供给面印证了口腔医疗行业的高景气度。
从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出口市场来看,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口腔设材行业出口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国际市场已占有相当份额,但出口产品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品为主。其中,一次性耗材、医用敷料和按摩器具等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但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
口腔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相对于发达国家普及率相差较大是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的痛点之一,未来或将通过多种方式引进人才来解决。口腔医疗器械市场已达1346亿元,到2020年相关领域产品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4.34%,远超医疗器械市场的整体增长率。
口腔医疗器械市场产量逐年增加
全国口腔医疗器械有效注册产品共计6588件,其中国产产品5940项,进口产品645项。口腔义齿制作材料产品数量为4669项,占比79%,位列第一。口腔义齿,俗称“假牙”,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外先进的口腔医疗技术和材料进入中国,我国义齿领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产品的质量、生产技术等不断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预计到2024年,我国假牙行业的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6.36亿颗、2.56亿颗。预计2020年我国口腔耗材市场规模84.5亿元,同比增长20.7%。
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1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国家药监局批准35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增加35%,多个“国产首例”获批上市,既造福了公众,也有助于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体系,推动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我国口腔医疗器械市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现在正向产品丰富化和专利技术国产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口腔器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稳定增长的阶段。口腔医疗器械行业一方面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口腔器械市场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CBCT、种植牙、正畸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口腔器械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更多口腔医疗器械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口腔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