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的七大目标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先进位次;生猪产能稳固提升,存栏量稳定在280万头,粮油肉蛋奶鱼果蔬等供应充足。
二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是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高,推进种业振兴,小麦、花生种子繁育基地稳定在20万亩,新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以上,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两个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高到25%以上。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今年年底完成村庄规划编制300个,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0公里以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五是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在36%以上,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40个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和5个森林特色小镇。
六是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领导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乡风文明程度有较大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七是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记者 魏东柱)
抓底线扛稳“三农”政治责任
着力稳面积、提产能,死守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87%以上,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产量大县全覆盖。全面提升抗灾减灾能力。
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持续稳定生猪生产,确保全年生猪存栏量稳定在280万头以上。大力发展肉牛奶牛,牛存栏量达到34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2万吨。巩固提升花生产能,花生产量达到47万吨。切实稳定蔬菜生产,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保障好全年肉、蛋、奶的充足供应。
扎实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加强精准监测,加强精准帮扶,加强信息共享,严格精准退出。
全力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加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加强金融帮扶,加强驻村帮扶。
着力促进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持续增收。抓好产业发展,开展田园增收、养殖富民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进一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力争在60%以上且不低于上一年。抓好稳岗就业。抓好消费帮扶。
加强项目资金和资产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项目资金进度,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记者 张李珊)
抓示范引领“三农”向好发展
做优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区。聚焦县域的富民产业、主导产业,创新工作推进的有效载体、有效举措、有效机制。围绕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培养“链主”企业,新创建5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杞县大蒜、兰考牛产业、祥符花生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尉氏小麦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提高到25%以上。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探索“电商+直播+商超+展会”等新型销售模式,扩大现货农产品消费潜力。
高标准推进市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坚持以农文旅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注重同其他沿黄高质量发展项目的衔接,合理布局特色产业,走出“生态+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各县区在高标准完成各自示范带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建设,打造各自的引领发展样板。
启动实施“一县十镇百村”示范创建。从2022年起,按照“县区主体、市级认定”的原则,每年打造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区)、10个市级美丽小镇、100个市级“四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整体提升;利用5年的时间,争创2~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不低于30个省级美丽小镇、不低于300个省级“四美乡村”。(记者 张李珊)
抓基础弥补“三农”突出短板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深度参与省神农种业实验室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支持尉氏县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发展。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项目,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组织好有规模、有影响的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两个以上,支持1~2个县区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成尉氏县、通许县、杞县、祥符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支持兰考县、通许县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整县治理,支持沿黄县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抓好9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三零”单位创建,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办好农民丰收节。(记者 张李珊)
抓改革激发“三农”内生动力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纽带,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提升发展能力。
积极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积极扶持、规范提升、典型引领、发展壮大”的原则,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培训指导,狠抓规范提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全面推进涉农各领域改革。聚焦农业农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推进“五水综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市县两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以改革之力锤炼一支过硬“三农”干部队伍。举办县乡党政正职乡村振兴培训班和基层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通过市县联动、分级分类开展。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星级创建活动。严明奖惩导向,坚持在“三农”一线锻炼干部、重用干部,奖优罚劣推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