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一般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加工制作为成品或半成品,简单加热即可食用,非常方便。疫情对餐饮业冲击巨大,但同时也对餐饮业的变革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预制菜是餐饮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2022预制菜市场前景以及未来趋势
自疫情暴发以来,餐饮行业经营备受影响。尤其是今年春节后,多地遭遇疫情“倒春寒”,广东多地也出现了本土确诊病例。
很多餐饮企业普遍面临员工工资、房屋租金、防疫开支等成本压力。与此同时,外卖流量整体萎缩,配送运力紧张。此外,由于封控措施,买菜难、选菜难、菜价贵成了疫情中市民的痛点。虽然政府积极送菜上门,尽量确保老百姓有菜吃,但难免有疏忽的地方。
疫情中的深圳、东莞、广州等地就曾因为买菜难而上热搜。
作为预制菜大省,广东多家上市公司也在预制菜领域积极布局。近日,广东为疫情中的企业纾困,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项,将预制菜推到了风口。这项名为《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新政,从研发平台建设、监管体系构建,到企业培育、人才培养,再到冷链物流建设、文化科普,几乎涵盖了预制菜的所有方面,被外界称为“菜十条”。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预制菜并非新事物,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外卖等新业态的兴起,预制菜早就已经在B端出现了。大多数预制菜都是资质齐全的食品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包装制成,卫生状况远超苍蝇馆子。而预制菜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全程冷链运输。经杀菌消毒后,无需防腐剂便能保存长达一年,食材风味均得以保留。
随着城市快节奏生活加剧,无论B端还是C端,对预制菜需求都在逐步加大。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反复的影响,预制菜在C端受欢迎度也在加速。
我国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
我国居民近10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数据显示,有67.1%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的人可以接受速冻主食,18-30岁年龄段仅有8.8%的人表示享受烹饪的乐趣。于是,预制菜便满足了普通人对美味和便捷的需求。2021年天猫双11期间,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销售火爆,成交额同比增长约两倍。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有2445亿元,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已达3459亿元,其进一步预测,至2025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并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
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也非常激烈。2012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753家,但2020年这一数值已达12983家。
2021年开始,预制菜概念股经历过几次集体爆发。珍味小梅园、三餐有料、寻味狮、望家欢等预制菜上下游各企业前后都在2021年获得融资。2021年11月,鲜美来递交沪市主板招股材料,计划抢跑水产预制菜IPO赛道。
预制菜上市公司布局分析
目前,预制菜行业尚属起步阶段,不同类型的参与者都在争取资本更多关注。作为预制菜大省,广东多家上市公司也在预制菜领域积极布局。
总部位于湛江市的国联水产拥有“龙霸”“国美”“珍渔坊”等众多知名度较高的品牌,预制菜产品线包括小龙虾、虾饺、虾滑、蒜蓉粉丝蒸虾等。根据国联水产今年1月披露的数据,2019年、2020年、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预制菜收入6.34亿元、7.3亿元、5.77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分别为13.69%、16.24%、17.49%,预制菜毛利率超18%。
作为传统老牌连锁餐饮机构的广州酒家也推陈出新,其2021年年报中提及,将加快新品类研发和老品类升级重组,研发盆菜、速冻菜式等预制菜产品;同时加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大力推广外卖、店取、电商等无接触销售方式。2021年,广州酒家食品制造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13%。
预制菜预计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预计2030年中国预制菜市场渗透率将提至15—20%(当前10%—15%)。其中参考美日速冻的渗透率,假设我国在10—15%,则速冻预制菜规模预计可在千亿元级别。
未来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