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由2016年的20.2%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4.6%。到2020年这个渗透率应该又已经有所上升,正逐步接近美国42%的消费金融渗透率水平。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出现了增速放缓的局面。截至2020年6月末,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到26家,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增速持续回落。
随着消费金融资产规模与贷款余额基数越来越大,增速也必然稳步下降。另外最近倡导适度消费、有节制消费的呼声越来越高,消费者心理也在潜移默化发生一些变化,而Z时代的年轻消费群体也呈现新的消费特征,即越来越注重消费的性价比。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现象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从市场层面来讲,消费金融客户会越来越理性,行业也会步入稳定发展的通道。伴随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消费金融行业也迎来了“新常态”。何为“新常态”?本质上,“新常态”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告别唯规模论、唯速度论,进入稳健、合规、理性、审慎的新阶段。
当前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源不足,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对无抵押、无担保消费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事实上,在消费贷领域,早在2017年,多地就开启了严监管模式。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就互联网贷款管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等出台相关法规,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贷款资金用途亦作出明确要求。
众所周知,持牌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融资能力、获客能力、风控水平及科技硬实力。在旧模式下,不少机构依靠线下营销争夺市场,线上获客能力欠缺;资金成本高低无关紧要,主要依靠高费率覆盖高坏账赚取较高息差;科技投入不足,风控成摆设,主要依靠不规范的贷后催收减少坏账。在新常态下,很多市场竞争要素发生了变化。获客成本高企,“人海战术”不再吃香,纯线上、数字化的轻资产模式成为大趋势;监管主导降息降费,息差减少,消费金融机构必须依靠科技提升风控能力。
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很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驱动下,行业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变化以及从“快速”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6年中国消费金融产品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