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气象服务行业现况
气象报告的准确小到影响个人出行,大到影响一个大企业的策划。在此智能时期,关注每日天气变化必不可少。
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借助气象服务,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对应的经营战略,规避很多风险,提高企业收益。例:远洋航运企业可以借助气象服务规避航运过程中恶劣天气带来的风险;无人机企业可以利用气象服务制定合理的无人机团队起飞及召回计划,降低损失。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公众气象服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整体来说,商业化气象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气象服务收入100亿元,2016年收入为400亿元,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气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可达3000亿元,后续增长势能强劲。
我国气象服务的供给主体是国家气象局及其领导下的各级气象部门,是气象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该供给主体属国家事业单位。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气象部门(不含港、澳、台地区)现有31个省(区、市)气象局、330个地(市、州、盟)气象局、2170个县(市、旗)气象局,382个国家、省、地气象台,2424个气象观测站(其中艰苦气象站1195个,约占49%)。
气象服务最基本的对象是政府和社会公众,此外气象部门还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等提供气象服务。从服务对象来划分,气象服务可划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项气象服务和科技服务。
国内气象服务行业发展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自动化、综合化和适度社会化。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稳步提升。基于影响的预报和风险预警取得明显进展。集约共享的气象信息化。气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和开发利用效益明显提高。
气象信息系统集约化水平和应用协同能力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得到充分应用。效益显著的气象防灾减灾。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水平、及时发布能力和公众覆盖率大幅提高,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2020年,全球气象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3035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5806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5% (2021-2027)。
自201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流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增速逐年下滑,2020年全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仅增长1.5%,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在此背景下,工具领域整体仍然保持了波动上涨的趋势,2018-2020年工具领域用户增速领先全网,截止2020年底,工具领域整体活跃用户规模接近6亿,用户覆盖率将近60%。工具类应用产品往往有着刚性用户需求,包含天气服务、搜索、日历、字典等细分领域,覆盖广泛生活场景,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必不可少。
点击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气象服务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查阅最新气象服务产业调研报告及分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