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航空产业发展空间如何
中国14 亿人口中,目前仍有约10 亿人尚未乘坐过飞机,航空出行渗透率不足30%。从人均乘机次数指标看,中国人均乘机次数仍处于极低水平,潜在成长空间广阔。
由于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中国航空市场流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一二线城市互飞航线客流充沛需求旺盛,而三四线城市的机场建设和航空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
全球低成本航空巨头的诞生与其自身航班半径内是否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支撑紧密相关,中国本土低成本航司面临的人口环境较好。低成本高周转的经营模式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抗性更强。在中国,消费升级对二三线城市航空需求及短途出境游的拉动,定位于平民出行的低成本航空在中国将长期享受渗透率提升的行业红利。
相较于传统的全服务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摊薄固定成本、压缩可变成本的方式实现低成本运营,具体措施包括点对点直飞、单一机型单一舱位、高周转运营、省去不必要服务等等,从而实现远低于全服务航司的单位成本。
廉价航空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过去一直举步维艰,但因为疫情的影响,这种状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长期受两个大公司主导且消费者不愿接受超低成本模式的本国航空业市场,正准备好进入价格战和低票价时代。
2022廉价航空行业市场分析
全球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中国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2011 年至 2020 年十年间,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区域内航线市场份额从 27.5%提高至35.1%,国际航线市场份额从 7.6%提升至 16.6%;亚太地区的国内航线市场份额从 20.5%攀升至31.5%,国际航线市场份额从4.6%提升至 13.3%。
2009 年至 2020 年十余年间,低成本航空在亚太地区的区域内航线市场份额从 16%攀升至 31%,在欧洲、美国的市场份额也分别达到 32%、41%,相比之下,中国低成本航空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达到 11%,对应其在国内总人口中的渗透率不足5%。
从整体春运旅客人次变化来看,春节假期前民航旅客恢复显著好于2021年;春节假期后,受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影响,民航旅客修复不及2021年。
由于低成本航空与超低成本航空并未拥有宽体机订单,在后疫情时代难有新航空公司 进入中美航线。而美国三大航空与我国三大航一直有代码共享、运价等联盟事务合作,未来双边的合作大于竞争。认为后疫情时代中美航线竞争格局明显好于疫情前,航空公司有望从中获益。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廉价航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