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总经理谢卫,建言公募基金发展可谓语重心长,“公募基金应该遵守契约精神,不能因为市场环境和热点的切换而引发大的风格漂移,简单用风格漂移所获得的业绩很难持续,并可能让产品失去应有辨识度。”
提高基金辨识度,市场各方都应该投身其中,不能拖、不能等、不能推,应该切中问题要害,立即行动。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在2021年的震荡行情中,“固收+”基金也成为公募基金中最受市场欢迎的产品类型之一。从新发基金来看,截至2021年末,当年新发的355只“固收+”基金,募资总规模达到4940.74亿元,逼近了5000亿元大关。
截至2021年末,“固收+”基金数量已经突破1000只,达到1066只;136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固收+”基金总规模为1.95万亿元,逼近2万亿关口,规模同比激增9517亿元,同比增幅接近翻倍。
2021年四季度,超过90%的“固收+”产品获得了正收益,较上季度比例大幅上升,其中,可转债基金表现依然最为突出,单季度平均收益接近9%,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平均收益均超过2%。成立时间超过12个月的“固收+”基金中,近95%在2021年收益为正,除股票多空基金外,其他品类“固收+”基金正收益占比均在90%以上。
2022年以来,在权益市场持续下探背景下,“固收+”也再度成为近期频频活跃的“热词”。在此基础下,为了填补稳健收益产品中的缺口,1月以来,不少大中型基金公司也发力“固收+”领域。
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趋势分析
随着政策层面“一参一控一牌”的放开,以及公募基金规模的逐日增长,公募赛道里券商蜂拥而入者甚多。目前券商向主动管理转型的方式之一就是控股、参股公募基金。由于中小券商相对大券商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投研能力、风控等方面弱一些,因此中小券商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获得现成的公募牌照,提高产品丰富度和收入来源。
从长期趋势看,我国居民财富的资产配置方向往权益类资产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我国居民财富接近九成比例集中在房地产,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仅在5%左右;而发达国家居民的财富结构中,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高达30%。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未来居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将是必然。
公募基金的投资能力相比可以获取更具竞争力的收益,目前‘固收+’基金扩容,正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识到该类产品的价值。随着该类产品长期业绩的释放,较好的投资者体验被更多人接触和认识,未来会吸引更多中低风险投资者的买入,产品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
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