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制糖市场调研如何?由于糖消费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在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态势不改的条件下,糖以及糖制品的消费量将随之增加。人口和GDP增速下滑致使糖消费增速减缓。全球糖需求量在未来10年内保持增长态势,制糖行业增速会逐渐放缓至1.9%。我国糖产量受甘蔗播种面积、单产情况、出糖率等因素影响,其中糖产量与甘蔗播种面积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呈现6年一个周期。本质上来说,推动农户种植甘蔗的动力来源于种植收益,通过甘蔗本身收益情况以及竞争作物收益情况,可以预判未来甘蔗种植规模情况,进而判断糖产量与价格。
制糖市场调研 2022制糖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国内糖产量占总消费量的66%,其余由进口或走私糖来满足。2019年我国自产糖数量约为1080万吨,同比+4.85%;自2016年开始,我国自产糖产量已连续递增三年。根据以往规律,我国蔗糖产量呈现6年一个周期,该规律主要源于甘蔗宿根生长周期、种植效益、出糖率等方面。与蛛网模型类似,蔗糖生产遵循“涨价——增产——降价——减产——涨价”的量价关系规律。我们认为2019年是产量出现拐点的一年,2020-2021年蔗糖产量将处于减产周期,糖价开启上行趋势。
1-2月中国全部制糖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8,723,44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1-2月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8,381,393千元,产销率为44.76%;1-2月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821,521千元。
尽管全球制糖行业消费较为分散,但以印度和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渐成糖消费的主力军。全球糖消费总量达到1.72亿吨,同比增长2.35%,其中印度和中国的制糖消费量分别为2720万吨和1756万吨,占比分别为15.84%和10.23%,整个亚洲地区占比约35%。产品结构上,饮料和糖果是最主要的糖类食品,其消费占比分别为24%和23%,且近10年来,消费结构基本稳定。
2020/21年度(始于10月)印度糖产量为3020万吨,比早先预测低了2.6%,因为甘蔗单产以及主要生产邦的甘蔗出糖率下降。在印度头号产区北方邦,2020/21年度的糖产量预计为1050万吨,低于早先预期的1250万吨。在位于印度西部的第二大产区马哈拉施特拉邦,糖产量预计为1054万吨,也低于先前估计的1080万吨。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我国共有4000万糖农,制糖企业(集团)46家。糖厂216家。我国制糖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呈现出区域性明显、集中化趋势提升、国有化程度高等特点。
从制糖工业销售收入来看,制糖工业行业市场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制糖工业行业销售额达到663.63亿元,同比增长27.57%。
制糖行业集中度分析
制糖工业生产向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产糖省区由“十五”初期的21个减少到15个。
从制糖行业区域结构看,主产糖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黑龙江、新疆六省区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98%。通过区域结构调整,一是一些不宜发展糖料生产的地区逐步退出制糖行业,如宁夏、吉林、陕西、山西、甘肃、湖北等省区;
二是一些老产区如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福建、江西、四川等省区的一些资产负债率高、亏损严重的糖厂实施了关闭破产;三是在广西、云南、广东湛江市和新疆自治区等重点产糖省区关闭破产规模小,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污染严重的糖厂,同时鼓励优势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未来中国制糖行业前景、制糖行业现状如何?更多行业分析,请点击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6年中国制糖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