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薄膜行业现状如何 2022年PET薄膜市场调查研究
PET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感光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工业用膜、包装装饰、屏幕保护、光学级镜面表面保护等领域。
国内PET薄膜产能自2014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依靠新进入企业的产能建设带动整体产能扩充。但2017年后,行业产能的增长动力来源于业内领先企业的产能扩张,而非企业数量的增长。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PET薄膜产能达到47.9万吨/年,同比增长3.01%;行业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十年来,聚酯薄膜产品的进口均价显著高于出口均价,由此可反映出进口产品的附加值较出口产品要高。这也同时印证了我国聚酯薄膜产品的结构性矛盾。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PET薄膜产能达到47.9万吨/年,同比增长3.01%;行业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OLED、MicroLED和量子点显示技术在显示面板领域应用逐步增长。PET膜材料应用领域和产品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其对多功能性膜、表面高爽滑性PET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触控显示领域的高速发展,对PET膜的光学性能和表面属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相对于国外企业,我国PET覆膜片行业还有很多不足。我国医药包装行业一直呈现高效率、低效益、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在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低、对标签的管理和防伪、药包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6年PET薄膜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领域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国内外主力厂商,这些主力厂商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较高的生产工艺水平、相对成熟的产品系列和较为完善的营销与服务网络,在国内功能性聚酯薄膜领域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未来几年,随着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替代需求的日益旺盛,加上产能建设周期又较长,市场对功能膜供不应求的矛盾在短时期内将很难缓解,对于其需求的缺口,目前只能依赖进口来弥补。
目前国内PET薄膜行业的产品结构偏重于普通的包装膜,而运用于电子产品、电气电机设备、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很大程度上仍需进口。
据统计,2015-2020年我国进口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数量基本上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1-2月我国进口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数量为5.53万吨,同比增长31.82%;出口普通包装用途的聚酯薄膜数量为6.09万吨,同比增长2.84%。
考虑PET薄膜的价格区间,总体而言,我国PET薄膜市场规模超百亿元。国内技术水平与国外尚存差距,但部分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有望实现高端突破。
2022年该行业前景趋势怎么样?想要知道更多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6年PET薄膜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