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现状分析
2021年,虽然河南等地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北陕甘宁局部地区阶段性干旱,秋收时期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对部分地区秋粮产生一定影响,但全国主要农区大部分时段光温水匹配良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时,高产作物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占粮食作物比重提高,促进粮食单产增加。
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亩产387公斤、提高4.8公斤,产量13657亿斤、在高基数上增加了267亿斤。生猪生产全面恢复,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全年猪肉产量5296万吨、比上年增长28.8%,基本达到历史正常年份水平。
2021年,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和560亿斤,分别比上年增加62亿斤和14亿斤;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粮食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粮食安全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绿色储粮技术逐步推广,保质保鲜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粮食完好仓容超过1.3万亿斤。此外,我国应急保障能力也显著增强,粮食应急加工企业达到5500多家,36个大中城市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2021年以来,国内粮食市场总体保持运行平稳态势,粮食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专家测算,至少未来30年内,粮食需求仍会处于一个增长的趋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将为未来粮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54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覆盖全国1000多个产粮大县;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仓近56万套,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需求匹配、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粮食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目前,中国粮食加工业由粗放向精细加工转型,如益海嘉里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米糠利用率达60%~70%,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干榨净”式加工模式转变。未来随着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
预计未来粮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 + 流通能力 +创新能力”的竞争。逐渐实现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市”转型,以粮食加工企业为引擎,打造从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粮食产业体系,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实现产需有效对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想要了解更多粮食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粮食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版粮食物流项目可行性专项研究及投资价值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