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行业市场调研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近年来我国钟表行业市场需求也迎来了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中国钟表市场规模实现高增长,2020年达到2072.3亿元,同比增长30.93%;其中二手钟表市场规模为1201.9亿元,新钟表市场规模为870.3亿元,维修市场规模为103.6亿元。预计到2023年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3000亿元。
目前,中国钟表消费者普遍是收入、工作和生活相对安稳的发达地区青年群体。消费金额方面,全拓数据调查显示,2021年中国钟表消费者普遍接受消费金额为5000元以下,其占比为37.1%,其次5000元-10000元占32.7%,10000元以上中高端消费金额占30.2%。由此可见,中等消费水平是中国钟表消费者普遍接受的范围,但中高端消费已具备较为充分的成长基础。
从2021年中国钟表消费者购买渠道来看,32.4%的消费者只在线下渠道购买,21.4%的消费者表示只在线上渠道购买,而有近五成的消费者则表示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都会进行购买。而在钟表电商选购平台的选择方面,淘宝、天猫(59.8%)、京东(59.2%)占比相对较大,其次是万表占46.3%。
国产现代钟表工业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钟表制造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钟表生产市场。随着行业的稳步发展,中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根据中国钟表协会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中国钟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由2013年的218个到2018年的282个,2019受经济动荡和上游价格影响,企业数量有所减少。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74,比2019年增长14个。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版钟表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分析
中国钟表虽然规模大,但是存在一系列的供给侧的问题,缺乏强有力的产品作为支撑,中国生产的手表基本停留在中低端的定位,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相对薄弱。
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人才、技术储备不足,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受科技体制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成效。
从行业的供给侧竞争过度,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过度竞争把企业锁在了低端,企业没有研发的成本和能力,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向高端水平的发展,无法实现产品的升级,以致于消费者没办法在国内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涌向国外。
钟表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钟表行业的逐渐发展成熟,钟表交易的过程也会更加完善。进一步利用更加成熟的行业规则,进一步形成更加成熟的行业交易机制,并且完善行业管理策略。这样钟表在实行交易、鉴定和维修环节,将会更加成熟。手表将会形成统一的交易平台,也会有更加权威的鉴定机构,手表维修也会更加方便,这样我们可以更加快捷为自己购买手表。在原有的手表交易市场,手表的交易、鉴定和维修都是很分散的,不同的厂家都有自己的手表交易平台,也有自己的店面,并且在手表鉴定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平台和标准,另外,也没有很好的手表维修机构和维修平台。在今后,将会推动手表交易、鉴定、维修环节的一体化、城市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让手表交易更加公开、公正、透明。
钟表行业发力下沉市场
2021年4月“钟表与奇迹”期间,百达翡丽总裁表示,计划在中国扩大零售网络并增加线下门店;同月,宝珀在广州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坐落于天河CBD的广州太古汇。
借力疫情前后的数字化布局和本土化融合,一众高端钟表品牌去年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大涨、知名度大增,小众品牌也乘上这波东风“开疆辟土”,将触角伸向了长期被忽略的下沉市场,并通过充满创意的设计和昂贵复杂的技术俘获表迷芳心。
亨利慕时首席执行官爱德华·梅朗表示年轻人消费能力强、年轻藏家热衷鉴赏高级腕表,是亨利慕时进驻下沉市场的重要背景。
尽管下沉市场逐渐获得小众品牌青睐,但不可否认,一线城市目前仍是主战场,若有开店机遇,它们亦不会错过。“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各大城市间建立一个适合品牌的销售渠道,让一二线城市互为支撑。”梅朗表示。
想要了解更多钟表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版钟表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智能手表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