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膳的食物材料,而且它还有增强免疫力、抗癌、滋补等等功效,海参的种类也比较多,其中刺参的营养价值最高,价格也最贵。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所以市场对海参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1-2025年中国海参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在我国,海参养殖可以分为野生养殖、底播养殖、围堰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等五种养殖方式。其中,前四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福建地区则普遍采用网箱养殖。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海参年份在1至4年左右,沿海圈养、池塘养殖等养殖方式需要2年,周期最长的底播养殖的周期一般要4年以上,最短的为南参北养其在南方养殖周期不足1年。
我国海参分布在温带区和热带区,温带区主要在黄渤海域,主要经济品种是刺参,也是我国最为知名的海参种类,热带区主要在两广和海南沿海,主要经济品种有梅花参等。按分类可分为枝手目、指手目、盾手目、平足目、芋参目和无足目。
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丰富等特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海参产业的逐渐规范化,我国海参产业一直处于扩张态势。
截至2020年底,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24.27万公顷,较上年略减少0.4万公顷,同比下降1.65%。其中,辽宁海参养殖面积227.6万亩,占海参养殖总面积的62.5%;山东海参养殖面积119.5万亩,占海参养殖总面积32.8%;河北海参养殖面积14.2万亩,占海参养殖总面积3.9%;福建海参养殖面积2.2万亩,占海参养殖总面积0.6%。
从海参总产量变动情况来看,在“海参热”逐步褪去之后,2012后我国海参市场景气度一路走低,随着市场消费群体增多,市场有所回暖,之后手气候和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2017年起我国海参产量实现两连降,2020年虽然海参养殖面积有所下降,但是整体产量有所上升,达19.65万吨。
海参产量分布情况而言,排名前列的省份仍是山东、辽宁、福建和河北,分布占比50%、28.7%、14.2%和6.6%。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和福建虽然养殖面积分比为列第二和第四,产量却为列第一和第三,主要是气候适宜等原因导致,加上南方产区依托南方温差的养殖优势,缩短海参生长周期,故而产量占比较重。
随着市场容量的提升,有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群体在扩容,对水产品尤其是高端海产品来说,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有经济实力的中年以上人群和城市人群,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15岁以上人口占比以及老龄化率都在稳步提升,因此消费群在持续扩容。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国内海参养殖海产品需求量将持续稳步提升。
国家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了到2025年将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0%的目标。海参产业将在饵料投放、环境监控、水质改良、底质改造、采捕方式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菌等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海参育苗养殖产业,养海参将更加简单,海参池塘养殖亩产将普遍达到120公斤以上,深海底播亩产将超过60公斤。
海参的人工养殖是近年来新兴的海产养殖项目。由于养殖技术日臻成熟和养殖面积的迅猛发展,目前已膨胀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为海参的人工养殖和海参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产生重要的影响,未来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海参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