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0年占比约40%。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劳动力成本增加,“机器换人”的需求将长期存在。目前,机器人已经在包括新能源车、3C制造、工程机械在内的多个行业应用,并且逐步向医疗、家电、仓储物流等领域渗透,未来前景十分可观。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要研发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交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以及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分析
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已经覆盖汽车、电子、冶金、轻工、石化、医药等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近年来,国家推行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备受追捧,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大量涌现。2016年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仅8256家,2017年突破1万家,2020年突破3万家达到33873家,2021年工业机器人注册量大增,新增65219家企业。工业机器人企业云集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达3.40万家,江苏省、山东省排名第二和第三,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达3.22万家、1.73万家。浙江省、上海市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超1万家,分别为1.49万家、1.05万家。福建省、安徽省、陕西省、四川省、湖北省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达366044套,同比增长44.9%。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24.8万台,同比增长46.1%,预计2022年市场销量有望达到30万台。
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为52.88%,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将提升至56.19%。
工业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情况
2018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投融资事件有所减少,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融资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一些优势的企业。2020年工业机器人投融资事件68起,投融资金额132.89亿元。2021年工业机器人领域投融资升温,投融资事件96起,投融资金额236.55亿元。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预计2022年疫情的影响将逐渐消退,市场的需求更多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依然坚持整体无“爆发”可能性的判断,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年销量增速15%-20%左右,国产化率稳步提升,2022年有望超41%。
毋庸置疑,工业机器人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就目前来说,市场相应的人才供给明显不足,技术项目研发人才更短缺,这个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增大,因此现在已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技术人才需求很大。
基础零部件短板仍需补齐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
尽管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相关基础零部件方面已拥有一定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可靠性、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差距明显。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其中,在“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中,对机器人零部件提出具体目标:研发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工艺,提高减速器的精度保持性(寿命)、可靠性,降低噪音,实现规模生产;优化高性能伺服驱动控制、伺服电机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等技术,研制高精度、高功率密度的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高性能电机制动器等核心部件;研发具有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多处理器并行工作或多核处理器的控制器硬件系统;突破多关节高精度运动解算、运动控制及智能运动规划算法,提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及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
珞石机器人完成4亿元战略融资
据报道,珞石机器人完成4亿元战略融资,由新希望集团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智能化产业升级场景。
珞石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产品主要为高性能工业机器人和新一代柔型协作机器人。2021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除汽车、3C等等传统工业机器人热门行业以外,珞石在五金刀剪、缝制行业取得大幅进展;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珞石目前已经在工业和医疗领域获得商业化订单;此外,公司开始探索无人咖啡、新零售等商业服务场景。
想要了解更多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