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是一种能够提供对生物柔软内部器官进行构型,建筑和保护的坚硬的外部结构。被更多的联系到" 超级装 "或用于扩充或增强一个人的生理机能的系统。他们帮助一个人举起或携带较重的负荷,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外骨骼产业链分析
外骨骼机器人,通俗来说就是“套在人体外面”的机器人,它是基于仿生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也称“可穿戴机器人”,外骨骼的坚硬外部可为人体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主要针对肢体残疾患者,帮助他们实现坐、站、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功能。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是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为作为操作者的人提供一种可穿戴的机械机构的综合技术。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外骨骼机器人核心硬件供应商,中游参与主体为外骨骼机器人核心技术系统研发企业与外骨骼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下游涉及外骨骼机器人各类应用领域。
美国和日本在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上起步较早,研究成果和专利也更为丰富。尤其在动力系统方面,不仅出现了电力驱动、液压驱动甚至是气动等多种方案。这三种方案适用于不同的产品,也各有优势,电力驱动的机器人的动力更强劲,但人体负重较大,而液压驱动和气动的机器人则较为轻便。而中国的外骨骼机器人目前仍以学术研究为主,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北航等都在开展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除了学术研究外,部分院校还开始探索“产学研”的模式,如依托于北航的大艾机器人、东南大学与科远股份的合作研究等。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我国的外骨骼机器人,大家都还处于技术迭代和升级阶段,还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市场规模整体较小。中国市场方面,当前的市场规模还处于早期扩张阶段,2020年仅在几个亿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有几十倍的增长,达到40亿的规模。而未来一旦能够进入到每个有需求的家庭,规模将达上千亿。
无论是增强型还是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都将是实实在在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问题,市场的存在就决定了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存在的必要。而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技术、资金、人才等都不充足,还有待开发。目前我国的康复医院中民营的比例已超过70%,相对于公立医疗机构壁垒高、建设费用高等问题,民营医疗机构的采购周期短、更注重性价比,这将为国产外骨骼机器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外骨骼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一、外骨骼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我国的外骨骼机器人,大家都还处于技术迭代和升级阶段,还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市场规模整体较小。
中国市场方面,当前的市场规模还处于早期扩张阶段,2020年仅在几个亿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有几十倍的增长,达到40亿的规模。而未来一旦能够进入到每个有需求的家庭,规模将达到上千亿。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外骨骼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市场上做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的公司较多,以色列的Rewalk、日本的Cyberdyne、以及美国的Ekso,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三大主流公司。
中国在外骨骼机器人上的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而在市场方面,我国也有有一些上市公司和创企在做相关研究,并推出几款外骨骼机器人,但市场整体还处于初步扩张阶段。竞争并不是很激烈,竞争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外骨骼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无论是增强型还是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都将是实实在在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问题,市场的存在就决定了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存在的必要。而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技术、资金、人才等都不充足,还有待开发。
目前我国的康复医院中民营的比例已超过70%,相对于公立医疗机构壁垒高、建设费用高等问题,民营医疗机构的采购周期短、更注重性价比,这将为国产外骨骼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
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外骨骼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