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通知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普及程度显著提高,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青少年入学机会明显增加。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课程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模式更加多样,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特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基本建立。融合教育全面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
特殊教育行业发展分析
全社会关注参与特殊教育工作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因为特殊教育是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枣它是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保健、康复、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窗口,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得不正视他们、关注他们。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加快了发展步伐,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北京、上海、广州和一些沿海地区,已经开始采用广义的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残疾人,而是包括天资优异的超常儿童和各类有行为和情绪障碍的问题儿童。尤其是在医教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与教育,大大地提高了特殊教育的质量,促进了特殊职业教育(云景达峰星教康特殊儿童职业能力评估与发展平台)和特殊高等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深化。
“十四五”时期,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仍是我国特殊教育和整个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普九入学率已高达95%,但是在这个入学率中,送教上门的比例偏高,残疾儿童少年中途辍学比例也不容忽视。要使这些送教的和辍学的残疾学生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十四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普九任务依然艰巨。
当前,我国的特殊群体教育存在着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而化解这一矛盾,需要政府推进特殊教育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从供给侧来看,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教师资源缺乏、覆盖对象较窄等问题。由于身体条件限制,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上要比普通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师在授课时也不同于普通课堂上的大班制教学模式,需要有更多的人手投入。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也会受到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等五座中心城市的二期计划中,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仅巩固了义务教育的成果,也对学前、高中、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进行了说明,同时提出要开展继续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拓宽和完善终身学习通道,做好教育与就业的衔接工作。
目前,特殊教育的体系形态还是呈“纺锤形”,义务教育仍占据重要部分。对于特殊人群来说,早期干预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故需要逐渐推进学前阶段的特殊教育。另外,受教育的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特殊教育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也要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国家会更为重视提高高等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质量。
想要了解更多特殊教育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中国特殊群体教育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独立学院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