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成为2022年开年新风口
根据商务部监测,2019年春节七天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相比2018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各地餐饮企业年夜饭预定火爆,天津重点监测的36家餐饮企业共预定年夜饭1.2万桌,同比增长5.3%;北京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年夜饭包厢供不应求。
近两年,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消费端出现“宅家文化”“烹饪小白”,预制菜的需求不断增长。截至2022年1月20日,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叮咚平台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年货节,预制菜相关食品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00%。
企查查显示,2012年我国涉及预制菜肴加工的企业仅有1400家,而到2021年4月,预制菜企业达到7.19万家。仅2020年一年,新注册预制菜相关企业就达到1.25万家。
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 3459亿元。随着冷链物流技术的不断提高与需求的增长,预制菜市场将向 B、C 端同时加速发展。在春节来临之际,全国多地号召就地过年,减少人群聚集,留守城市的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较高,预计2022年一季度预制菜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向BC端同时加速发展,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将为5165亿元。
预制菜行业市场分析
目前预制菜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可以大致分为五种类型:专业预制菜企业、上游农牧水产类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目前市面上预制菜的菜系涵盖范围较广,粤式、苏式、湘菜和川菜都有售。一些餐饮品牌还推出了年夜饭的预制菜套餐。价格在300至1500元不等,内含大约10道菜。
此前,消费者对预制菜风味的质疑是众多业内人士面临的共同问题。此外,随着供应链、物流的发展,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在年夜饭预制菜的菜品和口味的选择上,越来越不局限于本地传统菜式。
预制菜品类复杂多样,主辅料以农林牧渔产品为主,肉禽、水产等占到产品成本的90%以上,原材料成本的变动会影响利润水平。由于农牧水产企业拥有上游原材料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且深加工产品通常盈利水平高于原粗加工产品,近年来国联水产、龙大美食等上游农牧水产企业纷纷切入预制菜行业。但这类企业的劣势也十分明显,由于位居产业链上游,对于终端消费需求的把控能力不强,以及其传统服务场景不是零售场景,品牌打造能力较弱,与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零售企业合作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预制菜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冷链运输,这是由于预制菜原料需要保鲜运输至生产厂商进行加工,加工完的预制菜产品也需要冷链运输至经销商、商超以及电商等平台,随后在一定场景下消费者购买时也需要冷链配送,因此冷链运输是预制菜发展的先决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资本争相入局预制菜行业,说明该行业有较大市场空间,但是消费者评价却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只有解决了消费痛点,方能迎来“产销两旺”的局面。
想要了解更多预制菜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