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特钢行业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优特钢总量减少,其中特殊质量钢增加;重点品种有所分化,结构进一步调整;优特钢棒材增长、线材下降。2020年,我国特钢行业营收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创新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国内领先的特钢企业均已建立比较完善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部分产品实现引领。
“十四五”时期,国家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轻易改变,将保持在中速发展区间。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将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市场需求进入减量调整期;二是绿色发展成为共识;三是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加快;四是智能制造和标准化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五是国际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且,钢铁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将不断趋严,碳达峰及低碳发展将成为核心战略导向。特钢行业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低碳统领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均为我国特钢行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但同时,我国特钢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低碳发展压力巨大,一些特殊领域用高端特钢品种的研发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受国际技术封锁影响,我国高端装备实现“自主化”和“走出去”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展望特钢市场需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带动下,我国优特钢需求量仍将有所增长,齿轮钢、轴承钢、工模具钢、弹簧钢和高温合金等重点品种需求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版特钢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报告》分析
特钢市场分析
从2003到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从2.2亿吨增长至10.5亿吨,城镇化、工业化支撑普钢高速扩张。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内城镇化率60.6%(最新),参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城镇化历史,在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城镇化速度将放缓。同时,中国工业化成就巨大,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制造业大而不强,有优化、升级空间,这是特钢需求增长、品质提升的长期基础。
2018年,新一轮中美贸易争端开启,国内制造业在高端细分领域缺位问题凸显,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国内制造业供应链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国内企业开始重视培育国内供应链、给予国内企业更多订单,特钢等上游原料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应用场景、试错机会,促进原料企业扩大研发、加速产品迭代,特钢等高端原材料进口替代有望加快。
按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分,特钢产品可大致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层次。其中,低端产品是以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钢)为代表;中端产品是以合金钢(不锈钢、工具钢、模具钢、高速钢除外)为代表;高端产品是以不锈钢、工具钢、模具钢和高速钢为代表的产品。
近几年来,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启动创建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级示范区,持续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激发了高端特钢产品的研发生产,从2010-2019年我国特钢产品结构可以看出,以低端产品为主的非合金钢产量占比有所下降,而不锈钢等中高端特钢产量占比小幅上升。
近几年,国内特钢质量有明显进步,主要表现为钢材洁净度提高,不少钢厂对钢中氧和硫的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对钢中夹杂物特别是大型夹杂物的控制仍存在较大差距。
特钢或迎进口替代窗口期
从2017-2019年特钢进出口数据看,国内特钢年进口量在300-400万吨间;20年则由于海外受疫情冲击更大,需求下降,进口特钢价格小幅下行,特钢进口量有一定上行。特钢进口单价在10000-12000元/吨,附加值较高,而国内特钢企业龙头中信特钢的产品均价在4000-5000元/吨,因此进口替代为特钢产业带来量、价提升空间都较大。
国内特钢出口量在16年以来逐年下滑,20年叠加海外疫情冲击更加明显,出口量进一步下降至约1700万吨;特钢出口单价多在5000元/吨上下,产品附加值较低(另外海关总署统计特钢门类口径或偏大,包含部分普钢)。
2020年国内疫情较海外控制较好,海外制造业产业链受到冲击、有向国内转移趋势,国外高端特钢需求或更多流向中国。同时,国内高端制造领域进口替代趋势加强,高端特钢有望获得国内更多应用场景、试错空间,进口替代空间值得想象。因此,特钢的出口升级和进口替代,有望为中国的中高端特钢需求增长打开想象空间。
想要了解更多特钢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5年版特钢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6年中国窄带钢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