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真正意义在于打开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5G商用产品也将突破以往的手机、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更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将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生活标配。未来将是5G与物联网碰撞的时代,可穿戴设备将迅速普及,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入口与应用终端。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热点研究领域
智能可穿戴技术及其衍生领域是目前国内外学术和产业界的热点研究领域。我国可穿戴设备产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突破上游材料的制约因素,重视相关创新材料的研发。近年来,围绕“功能新材料、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学科群建设,在功能纤维、智能高分子、智能传感、可穿戴器件等领域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
智能可穿戴产品与肌肤直接接触,具备安全、透气和耐用等亲肤特性,同时具有可交互性、可移动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功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纺织、设计等交叉融合领域持续性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2022将持续聚焦交互型可穿戴智能材料与器件、柔性有机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负介材料-超材料与常规材料的融合、水凝胶基柔性器件、柔性热电器件、纤维材料的压电和摩擦电能转换、柔性热电材料及可应用材料的装置等研究热点带来了“智能化材料”成果。
在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风起云涌的同时,中国国内市场也并不平静。国内厂商也纷纷试水智能穿戴领域,在已经开发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差异化细分市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据中研普华研究咨询报告《2021-202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元器件、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147.9亿元增至559.2亿元。
从品类分布来看,可穿戴设备呈现出“三权分立”的局面,手表、手环、耳机产品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内外获得投资金额较高的机构主营产品以智能眼镜、虚拟现实眼镜居多。此外,部分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获得的投资笔数和投资金额都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意念控制、健康穿戴、体感控制、物品追踪等。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接口(语音、体感)、传感(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是该类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2022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测
中国可穿戴市场在2022年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研普华研究院预测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将增至4.82亿部。
想要了解更多可穿戴设备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