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医疗器械包括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康复医疗器械存在一定的市场潜力
随着医疗理念的逐渐变化和康复需求的不断增长,康复医疗器械作为康复医疗产业的重要一环,在需求、政策、技术升级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正迎来高速发展期,并不断向智能化、家庭化、精细化等方向转型升级。
自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以来,针对康复医疗器械的政策也密集出台,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今年两会期间发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康复服务市场化发展,提高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率”;6月国家卫健委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对康复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提出明确要求。
我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当前国内康复企业格局小而散,综合性企业数量较少,市场集中度低。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共有438家企业获批二类“医用康复器械”产品共计890个。其中,持有注册证超过10个的企业仅11家,412家企业持有注册证数量不足5个。
相对目前康复医疗器械仍以机构需求为主的现状,在“医养结合”等政策大力扶持、人口老龄化加速、国民康复保健意识加强、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家用市场未来或将是康复医疗器械的蓝海,存在着一定的市场潜力。
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前景看似乐观,然而医疗成本难以为继,加上有新竞争力量参与,预示了行业未来的格局可能将发生改变。如果当今制造商未能在不断演变的价值链中确立自身地位,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和被商品化的风险。要保持领先地位就要提供超越设备的价值,解决医疗问题,而非仅仅有所贡献。
医疗器械企业在经历重塑业务和经营模式以及重新定位后,需要重新构建价值链,并确立它们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多种价值链“构建”方式要求企业做出根本性的战略抉择。现在已明显看到,制造商将继续与患者和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或通过纵向一体化与医疗服务机构、甚至付款方结合起来。
重建价值链的抉择并非直观的,很可能根据公司的细分市场(如器械领域、业务部和地理区域)而有所不同。由于其他企业试图重新构建价值链并实现战略目标,价值链本身将进行动态的演变,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然而,正确的抉择将为终端用户创造巨大的价值,并能帮助企业避免商品化的未来。
医疗器械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全球年度销售额预测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销售额将达到近8000亿美元。这些预测反映了人们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病日益普遍,对创新型新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和服务(如健康数据)的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市场)的经济发展释放了的巨大潜能。
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医疗器械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