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产品应用领域广泛,覆盖社保、金融、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金融领域,以智能卡迭代磁条卡已成为行业大趋势,发卡量保持稳健增长。在政府社保领域,第三代社保卡已在部分省市地区展开试点工作,未来有望推广至全国。在交通领域,《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的颁布将大大加快ETC卡产品的普及、更新速度。同时,伴随云服务、大数据、传感器、AI、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或将带来物联网卡需求的爆发。随着NFC技术、安全技术、软件技术等行业相关技术的应用和行业政策的推动,智能卡的应用领域将日益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扩充。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中国智能卡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智能卡市场规模预测
智能卡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卡基材料、结构件等,其中芯片设计和制造是最核心的环节,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是智能卡应用行业以及各部门,涵盖银行、政府、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卡出货量达368亿张,较2017年上涨2%。目前,中国本土企业逐渐掌握智能卡设计生产的技术工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未来中国智能卡潜在增长空间较大,预计2026年中国智能卡市场规模达到462.55亿元,同比增长10.3%。
智能卡市场调研
图表:2016-2020年全球市场发卡量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卡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在金融、交通、教育和医疗等行业大规模的应用,2016年全球市场发货量达到356亿张,2020年全球市场发卡量增长到376亿张,由于疫情原因增长率有所减缓,同比增长仅为0.53%。
目前,智能卡电子化的主要形式为功能电子化,但其基础仍然是实体卡。虽然电子卡与实体卡在部分使用渠道存在一定的重叠,但特定使用场景、受众人群、产品定位、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二者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更加符合行业特点。实体卡因智能卡功能电子化而被全面取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无卡化对于功能单一、不涉及敏感信息的低端智能卡(例如门禁卡、会员卡、充值卡等)形成了较强的替代效应,低端智能卡的无卡化趋势可能会给低端智能卡基材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对于在金融、社保、通信等领域所使用的中高端实体智能卡应用领域,由于其具备安全性要求高、功能复杂、身份信息敏感等特点,发展无卡化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想要了解更多智能卡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中国智能卡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2-2027年安全芯片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