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型储能技术大会召开
12月1日,首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召开,湖南长沙提出100亿元产业扶持基金助力储能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表示,电力系统需要更加灵活安全的新型储能技术,实现调峰、调频、调压、紧急控制、新能源出力跟踪等多种功能。
有关人士认为,“十四五”时期,电化学储能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机构统计,2020年国内电化学储能新增投运规模达1.56GW,首次突破GW大关。随着国内新能源电力比重持续上升,电力市场化推进下储能系统成本问题逐步解决,储能及配套设施产业将加快增长。
新型储能行业未来趋势预测
所谓的新型储能,是区别于抽水蓄能的其他储能类型,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GW。
10月26日,国务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因地制宜开展沿海、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新能源航空器。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方案还要求,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想要了解更多新型储能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