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旅游”成为新兴趋势
因为疫情反复,不同地方出台相应措施部分抑制了旅游出行行为,但从长远来看,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韧性充足,前景可期。刚刚结束的“双11”,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实现成交额大幅增长,旅游业迎来了一波新热潮。
在“双11”活动的推动下,“预约未来旅行”的消费模式带来了不少新亮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凸显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浏览-囤货-使用”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囤旅游”成为新兴趋势。根据飞猪数据显示,“双11”活动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0%,12个品牌成交额突破1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3个。
“预约未来旅行”为何会“火”起来?优质的性价比、宽松的有效期是促成用户养成“囤货”消费习惯的重要动力。
旅游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日,携程发布《旅游囤货消费行为趋势报告》,从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携程预售产品平均折扣为5折、最高折扣约1折;预售产品平均可为用户省下723元。在众多品类里,酒店类预售产品平均更可省下1088元。
“囤旅行”用户何时开启旅行?数据显示,携程预售产品的平均有效期达5个月,给了用户充分的决策时间。从“囤货”订单的目的地来说,2021年同比2020年增幅前10名的城市有:澳门、白山、启东、湖州、都江堰、桂林、陵水、庐山、新密、婺源。
随着越来越多商家推出预售旅游产品,不少游客选择了“囤券防身”的消费策略。数据显示,在所有成功预约出行的用户中,有25%平均每2个月就以“先囤后约”的形式出游,其中约5%平均每月一次“囤后游”。
一是“双11”消费效应,消费者从日用消费品、时尚用品消费拓展到了服务、文化和精神消费领域,这也是消费升级的典型反映;二是“双11”通过优惠、折扣以及冲动消费氛围营造带来的促销价值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同时,预约销售可以缓解目前旅游企业面临的现金流压力,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复苏。
在旅游市场回暖期,规模化预售从供需两端稳住了继续旅行的信心,将对行业复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用户已有“囤旅行”消费习惯的基础上,预售产品不仅为疫后出行提供灵感及优惠。其产品特有的随时退、过期退、无损退的保障措施,也将让旅行更安心。
欲想知道旅游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