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碳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此次疫情的爆发,让人类感受到自然生态失衡带来的严重影响,给全球推动绿色发展带来重要启示;同时,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等,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进程。因此,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制定并落实了各种减少碳排放量的金融政策的多重利好的环境下发展碳金融势在必行,我国碳金融发展未来前景可期。
碳金融市场是根据相关协议、依法依规设立的用于交易温室气体的标准市场,包括各项与之相关的投资和融资活动。目前,国外的碳市场,尤其是欧洲的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世界多国都已经建成或即将建成完善的碳金融市场体系,而相比之下,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必须谨慎发展。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又推动了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资源国,供应全球市场大约三分之一的减碳排量。尽管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兴起,我国碳金融业务也随之展开,并且已经推出了碳基金、碳债券、碳配额抵押贷款、碳配额回购融资等业务,但业务水平和创新程度明显不够,与日趋成熟的国际碳金融市场差距较大,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碳金融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在碳中和背景下,碳金融产品的推出直接决定着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与交易规模。而碳金融市场发展高度依赖于碳排放控制强度和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市场的成熟度。据央行研究局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过600亿美元。其中,起步最早、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以欧盟为例,2020年欧盟碳期货交易占总碳交易规模的9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旋即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年7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39.68万吨,累计成交额2.26亿元。这样的交易体量,仅覆盖了首批2000多家电力控排企业。作为首批纳入交易主体的企业,它们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
“十四五”时期,随着市场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碳价信号,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实现“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中国承诺。同时,在碳中和背景下,国内金融机构将更多关注碳金融市场,并提供碳交易账户开户、资金清算结算,碳资产质押融资、保值增值等各项涉及碳金融的业务,碳金融发展空间会被逐渐打开。
碳交易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市场减排工具之一,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国碳市场至关重要。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在不断探索更多方式服务全国碳交易市场,下一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仍是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2日,全国碳市场上线第120天,共运行79个交易日,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491.42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11亿元大关,达到11.06亿元。
未来市场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行业市场数据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碳金融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