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生产领域,近年来一直面临着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发展困境,“大而不强”问题突出。不过,专家看来,随着近年来相关引导及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叠加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炼油行业正向着良好的局面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炼油结构将迎来深度调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炼油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分析
“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型炼油产能投产潮兴起,并随着炼油工业高质量发展脚步的加快,呈现出新特点——新增产能主要以千万吨级炼厂为主。以1000万吨/年的中国海油惠州项目二期、1300万吨/年的中国石油云南石化、2000万吨/年的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的浙江石化和1000万吨/年的中国石化中科炼化为代表的一批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
十三五新增产能主要以千万吨级炼厂为主,民营炼厂以新兴大炼化方式登上行业舞台,成品油零售市场加速向多元化竞争格局发展,炼化工艺和产品清洁化成为趋势,行业“减油增化”的呼声持续高涨。
炼油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炼化一体化经历了松散一体化阶段、紧密一体化阶段和全面一体化阶段。如今,炼化一体化正从传统的炼油向乙烯提供原料的简单一体化,向炼油化工纵深集成一体化发展,在采用以炼厂装置在生产汽柴油基础上继续生产乙烯及聚烯烃产品的炼油乙烯一体化的传统模式之外,我国陆续发展了炼油芳烃一体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炼油发电蒸汽一体化等多种一体化模式。炼化企业从大量生产成品油和大宗石化原料,转向多产高附加值油品和优质石化原料。
截至2021年底,全国炼油产能预计达8.93亿吨/年,较2020年同比净增1140万吨/年。增量主要来自浙江石化二期、大庆联谊石化及山东奥星石化,减量包括山东玉皇盛世、滨阳燃化、中海精细化工在内的三家地炼企业的装置拆除。
与过去几十年以炼油为主的生产方式不同,近年来炼化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化工原料需求增量明显。多位与会专家指出,未来包括液化石油气、石脑油、乙烷等在内的化工用油将取代汽、煤、柴油,成为原油需求的主要增长点。
当前我国炼油行业已由需求驱动转向效益驱动。2010年以前,我国成品油供不应求,行业主要以炼油为主,化学品收率仅有10%-20%。2010年起,炼油产能逐渐过剩,行业开始考虑一体化建设以应对市场周期性变化,化学品收率超过20%。预计到2030年,油品需求基本达峰,原油将更大比例应用于生产化工产品。
据介绍,2020年以来,包括镇海炼化、海南炼化、广东石化、盛虹石化等在内的炼化一体化装置相继投产,使得我国主要石化产品的产能大幅增加。尤其是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石化产品的新增产能一直处于高峰状态,预计明年还将继续,这就带来化工原料需求增量的明显上升。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炼油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1-2026年中国储存燃料油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