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条跨海高铁成功合龙
11月13日上午,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成功合龙,标志着福厦高铁关键控制性节点顺利打通,为工程如期建成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厦高铁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约277公里,先后跨越湄洲湾、泉州湾、安海湾3个海湾,全线共设8座车站。
湄洲湾跨海大桥是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长14.7公里,主跨180米,设南北两座双柱式主塔,桥面以上塔高30米,共有28根斜拉索,施工精度高,技术难度大。施工单位秉承“精品工程、智能福厦”的理念,采用自主研发的“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和大跨度移动模架制梁机,由南向北进行海面架梁作业、由北向南进行现浇梁施工作业,一举解决了大跨度海上现浇梁这一施工难题。湄洲湾海域风大浪急,水文、地质环境复杂,建设部门先后破解了海上超长栈桥、潮汐区围堰、大直径深水桩基等施工难题,创新了30余项科研成果,确保大桥按时保质合龙,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
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福州至厦门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个小时以内,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对促进东南沿海城市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未来新型建筑行业发展方向
新型建筑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全面推动新型建筑,使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同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1-2026年中国新型建筑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将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在新型建筑的推进和发展中,专业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建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重要基础,而建筑工业化应用工程师以其特有的技术针对性和融合性,未来将是活跃在我国建筑领域的首要需求型专业技术人员和新时代“大国工匠”。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解决建筑领域内高能耗、低标准、不环保等备受诟病的问题,推进绿色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未来首要目标是要实现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同时应对新建筑产业升级发展,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6年中国新型建筑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更多报告推荐
2021-2025年中国高铁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