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
生物识别技术和产品已经家喻户晓,生物识别技术在手机和门锁两项产品形态上的具体应用,真正让生物识别走入千家万户。生物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支撑技术之一,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语音识别的采用最为常见。
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结构中,指纹识别份额达到58%,人脸识别的份额为18%,紧随其后的是新兴的虹膜识别,份额为7%,此外还有与指纹识别类似的掌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等。
人脸指纹等不得作为唯一身份认证
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稿》提出,数据处理者利用生物特征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应当对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不得将人脸、步态、指纹、虹膜、声纹等生物特征作为唯一的个人身份认证方式,以强制个人同意收集其个人生物特征信息。
据中研普华研究咨询报告《2021-2025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2019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中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市场占比为59.8%,生物识别芯片制造市场占比为40.2%。其中,身份认证、出入口管理和办公领域是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市场中主要的应用领域,2019年占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比例依次为38.8%、23.9%和8.2%。
基于管理方对人力成本的考虑,出入口管理控制领域下现行的人工管理与设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将逐步向自助化、无人化方向发展。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作为生物识别设备及配套解决方案的重要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生物识别出入口管理市场规模从32亿元上升至62亿元,预计2021年生物识别出入口市场规模可达75亿元。
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兴起后,包括指纹、人脸和虹膜都成为现代智能手机的安全验证方式,如今生物识别技术将进一步挺进支付服务。银行、零售业者和消费者无不乐见其成,生物识别支付不仅会改善消费体验,让支付流程更顺畅,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用再为了方便而牺牲安全性。
尤其是借助手机APP,生物识别在个人消费者身边的应用得到极大扩展。随着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终端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拓宽,生物识别的应用还将得到更深度融合。
随着国家对实名制场景的要求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社会对安全要求的提高和认识的增强,我国身份核验目前正从初始的公安需求开始全面向各行各业发展,包括航空、铁路、酒店、金融、校园和医院等。随着行业应用的延伸拓展,使得生物识别身份认证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大。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识别身份认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20亿元增长为2020年的37亿元,预计将于2021年达到44亿元。
欲想知道生物识别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1-2025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