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建筑垃圾处理发展比较晚,处理技术相比落后,在处理能力上地区性差异大。随着国内城市建设步伐加速,建筑垃圾总产量呈累积态势。在城市垃圾中,建筑垃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粗放式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不但导致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浪费,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会对生态环境导致严重破坏。政府虽然对建筑业有着相当的重视,在建筑垃圾处理上,却有投入资金不足、效率和管理还有待提高的问题;而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福利性与公益性高于盈利性,民营资本常常不愿进入。受这些问题的影响,国内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举步维艰。借鉴世界各国建筑垃圾处理实践经验,破除当下的困局,建筑垃圾处理应该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6年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目前,我国一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的经验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不可否认,我国大部分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行政许可只能挂靠在环卫部门下属企业,不具备收纳建筑废弃物的合法权限;②缺少政府的支持,导致运营困难,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③建筑垃圾填坑造地的现象普遍发生,使得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缺乏原材料。
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现状 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前景
我国各省市共有建筑垃圾处理厂867座,其中填埋场717座,堆放83座,资源化处理仅有67座,在已建成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中,安徽省和湖北省的数量居多,分别为17座和14座;宁夏、黑龙江、上海和西藏四省区(直辖市)尚未建成资源化利用厂。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在100万t以上的生产线仅有70条左右,小规模处置企业几百家,总资源化利用量不足1亿t;相关企业以民营为主,已建成规模化的生产线实际产能发挥不到50%,且大多处于非盈利状态。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据统计,2020年为2678项,截至2021年4月,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技术专利申请数量共892件。这也意味着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及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行业的技术发展将非常迅速。
为了做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现今建筑垃圾资源化已被国家列入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给予大力度扶持,投资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广阔。前瞻按照每吨建筑垃圾的运输与处置收入在35元左右进行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目前我国建筑固废物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四种:回填标高、围海造地、堆山造景和回收利用。有业内人士分析,相较于我国巨大的建筑垃圾产生量,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若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达到欧美、日韩水平,将这些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可创造万亿元价值。
想要了解更多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1-2026年建筑垃圾处理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更多推荐报告
2021-2026年中国水体治理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