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自媒体行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观看直播了,同时,在直播间刷礼物已成为观众与主播互动的常见方式,然而这一场景却被部分不法分子盯上。近期,以“刷礼物返现”“充值赚高额返利”为噱头的诈骗案件频发,不少用户因轻信“低投入高回报”的承诺遭受财产损失。马上消费金融特此提示大家,警惕这种新型诈骗套路,守护财产安全。
2024年4月,李先生在刷手机时收到一则直播私信:“亲,你好,我们直播间刷礼物就能返现!机会难得!”抱着尝试心态,他按提示刷了礼物,很快收到主播的进一步引导:“再刷满5000元,直接返你10000元现金!”被高额回报吸引的李先生持续充值,累计在直播间投入3500余元。可当他主动联系对方索要返现时,主播及相关对接人员却突然失联,消息石沉大海,意识到被骗的李先生立即报警。警方接报后迅速侦查,很快抓获几名嫌疑人。
套路拆解:三招织就“高返利”骗局网
结合此案及同类直播诈骗案件特征,马上消费金融特此梳理出不法分子的核心作案逻辑:
第一步,低门槛引流“拉客”。团伙通过直播平台私信、评论区留言等方式,以“刷礼物返现”“小额投入赚快钱”为诱饵,降低用户参与门槛,让用户放松警惕,愿意尝试首次小额投入。
第二步,阶梯式诱惑“套牢”。用户首次刷礼后,团伙不会立即失联,反而抛出更高额的返利承诺,制造“投入越多、回报越丰厚”的假象。这种阶梯式要求,会让用户产生“已投入部分成本,不继续就亏了”的心理,进而持续充值,陷入“越投越多”的困境。
第三步,分工化运作“分赃”。此类诈骗多为团伙作案,有人负责私信引流,有人扮演主播营造“可信形象”,有人专门对接用户跟进催投,待用户投入到一定金额后,全员失联转移资金,再通过平台提现虚拟礼物收益后均分赃款。这种分工模式让骗局更具“专业性”,也让用户更难察觉异常。
防范指南:三要点守住安全线
针对直播“高返利”诈骗,马上消费金融结合自身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经验,温馨提示公众注意三点核心防范措施:
第一,拒绝“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正规直播平台中,用户刷礼物是对主播内容的认可,不存在“返现”“赚钱”等附加承诺。凡是声称“刷礼物能返现”“充值可获利”的宣传,本质都是诈骗,切勿因“想赚快钱”而轻信。
第二,不向陌生主播持续大额充值。若对直播互动中的福利活动存疑,可先通过平台官方客服核实活动真实性;涉及大额充值时,务必冷静评估风险,避免因主播的口头承诺就持续投入资金,留存好相关聊天记录、充值凭证,以便后续维权。
第三,遇失联立即报警止损。一旦发现主播失联、返利承诺无法兑现,应第一时间停止投入,并携带充值记录、沟通截图等证据向警方报案,同时联系直播平台冻结相关账号,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行业用户规模持续扩大,各类“返利”“抽奖”类互动层出不穷,让不法分子也有了可乘之机。马上消费金融在此呼吁大家,在参与直播消费时,需始终保持理性,不被“天上掉馅饼”的宣传迷惑,才能有效遏制各类“高返利”诈骗,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