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平台电商类内容兴起,以“跨境开店、名师指导、稳赚不赔”为噱头的诈骗案件近期呈高发态势,不少消费者因轻信“低投入高回报”的宣传陷入连环陷阱。在此,马上消费金融温馨提示大家,面对各类跨境电商代运营、“致富项目”推广时,需提高警惕,仔细甄别信息真实性,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近日,湖北市民许先生刷到一条短视频,内容称“宝妈宝爸代发视频可赚30元零花钱”,抱着好奇心态,他加入了相关粉丝群。可进入直播间后,主播的话题却转向“海外视频带货”,对方声称这是当下风口,有国家上千亿资金与抖音上千亿流量扶持,还当场展示“学员账号年入几十万、几百万”的截图。
这位自称“官方首席讲师”“年收入五百万”的主播,不仅亮出多本“成就证书”,还承诺“不满意随时退费”。被“财富密码”吸引的许先生,当即缴纳3860元报名费,随后收到10节网店运营课程。但他很快发现,这些课程内容空洞无物,提出全额退款时却遭拒绝,并提出:“想早点赚钱,需再交软件费、专利费、押金共12800元。”
为挽回前期投入,许先生又交了12800元,并在对方指引下开设短视频电商网店。可运营一段时间后,网店毫无收益,此时“公司运营总监”又建议:“建海外仓三天到货、100%无退货,但需再交21900元。”接连投入却无回报,许先生终于察觉异常,选择报警。而警方调查后发现,他的遭遇只是这个诈骗团伙众多案例中的一例。
深度拆解:诈骗团伙的“四步连环计”
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摸清了该团伙的作案模式,他们通过注册13家“壳公司”(每两个月更换一次主体,规避举报导致的收款码失效问题),分四步层层设套,逐步瓦解受害人的警惕心:
第一步,虚假人设“圈粉”。团伙前端引流部门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主播虚构“退伍军人”“高学历精英”等身份,标榜“跨境电商导师”,用“月入过万”“轻松致富”的话术吸引用户关注,引导受害人添加社交账号,为后续诈骗铺路。这种以“身份背书”降低信任门槛的方式,成为吸引受害人入局的首要手段。
第二步,承诺收益“诱单”。当受害人添加账号后,后端销售团队立即跟进,重点推销“跨境电商代运营项目”,并给出极具诱惑力的承诺,这种“稳赚不赔”的保证,精准击中受害人“低风险高回报”的心理,促使其先缴数千元的“报名费”或“学习费”。
第三步,“高端技术”二次收割。受害人缴纳首笔费用后,发现实际收益与承诺严重不符,此时团伙会以“操作不当”“技术不足”为由,诱导购买所谓的“无人直播技术”,费用在1万-2万元不等。但受害人收到的“技术配套物资”:一部价值300-500元的手机、一批成本200元左右的小白鞋样品、一个直播支架,与高额费用完全不匹配。而所谓“无人直播”,仅是让受害人用指定手机拍摄一段视频,在平台24小时循环播放,毫无流量与订单可言。
第四步,“独立站”终极陷阱。当受害人因“无人直播”无收益质疑时,团伙又抛出“独立站”概念,所谓独立站,就是他们声称“需搭建专属电商平台才能获客”的骗术。实际上,这些“独立站”是团伙仿冒国际知名电商平台搭建的虚假网站,后台完全由其操控:前期会手动输入10-20笔订单,每笔附带20-30美元利润(约几百元人民币),允许受害人提现,制造“平台有效”的假象。可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后续便再也不会有真实订单,若受害人提出质疑,团伙会立即撇清责任。
防范指南:记住三点远离“跨境电商陷阱”
结合此案及同类诈骗案件特征,马上消费金融总结出三个防范要点,帮助公众规避风险:第一,警惕“人设包装”,不盲信“成功案例”。
短视频平台上标榜“年入百万”“跨境导师”的账号,需先核查其真实资质,正规电商培训机构会公示营业执照、合作平台授权证明,而非仅靠“证书截图”“收入数据”造势。对于“退伍军人创业”“高学历精英”等身份,也可通过官方渠道交叉验证,避免被虚假人设误导。
第二,拒绝“稳赚不赔”,认清行业规律。
跨境电商涉及供应链、物流、海外市场运营等多个环节,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不存在“零风险高收益”“保证月入过万”的情况。凡是承诺“达不到收益就补贴”“交了钱就能赚钱”的项目,本质都是诈骗诱饵,切勿因“怕亏本”而持续追加投资,陷入“越投越亏”的恶性循环。
第三,核实“平台资质”,不轻易下载陌生工具。
若涉及“独立站”“专属运营软件”等,需先通过工信部官网查询网站备案信息,或联系知名电商平台确认是否为官方合作渠道。对于要求下载非官方直播软件、管理工具的情况,一律拒绝,避免因安装恶意程序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被远程操控。
从当前反诈形势来看,跨境电商领域的诈骗手段仍在不断翻新,不法分子通过更换公司主体、包装虚假项目等方式持续设套,不少消费者仍面临被诱导投入资金的风险。作为长期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致力于普及反诈知识的机构,马上消费金融在此提醒广大公众,日常接触各类电商投资、创业项目时,若遇到“低投入高回报”“稳赚不赔”等宣传,需多一份警惕,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项目真实性,避免因轻信虚假承诺而遭受财产损失,共同筑牢跨境电商领域的反诈防线。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