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软医疗NeuMR Wasa全域分子研究型磁共振在广州举办的“磁共振成像中国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研讨会”上正式首发。
作为东软医疗在高端研究型磁共振领域的又一全新力作,NeuMR Wasa实现了商业化分子代谢成像的整合应用,让磁共振从单一结构成像升级成为结构-功能-定量-分子的多维度临床诊断工具,推动精准诊疗迈入新的阶段。
李英飒 东软医疗副总裁兼磁共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
李英飒女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新品旨在“以解决行业临床与科研痛点为研发核心,让技术真正服务于精准医学”。
硬件革新筑牢精准诊断基础:NeuMR Wasa搭载“无间梯度系统”,采用无间绕线设计与纳米散热技术,解决传统梯度线圈场漂移难题,为“规范化影像质量”提供稳定硬件支撑;“双能射频平台”采用双独立发射源与阵列电容设计,射频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至 78%,可在消除高场介电伪影的同时降低SAR值,兼顾扫描安全与图像一致性,满足精准诊疗对影像标准化的要求。
贺光军 《磁共振成像》杂志社社长
贺光军社长指出,该设备符合“共识落地需技术适配”的学术诉求,将为精准诊疗提供关键支撑。
AI赋能破解临床效率瓶颈:NeuMR Wasa依托AI去噪、谱编辑与定量拟合技术,将小分子代谢成像扫描时间从传统的10-20分钟压缩至2-4分钟,同时支持16种以上代谢物检测,EPSI波谱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全脑波谱成像,突破波谱成像“慢、少、繁”的行业痛点;双域压缩感知、金字塔人工智能平台更实现定位、成像、重建全流程优化,助力医院临床流通需求,让精准诊断不再受限于时间成本。
文戈 广东省肝病学会影像专委会主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
文戈教授从临床角度肯定了东软医疗NeuMR Wasa全域分子研究型磁共振的高精度与智能化技术对影像精准化的推动作用。
开创多系统临床应用新场景:通过与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生态合作,实现了多个系统的创新性临床应用,如:物理人工智能波谱成像将极大提升波谱临床应用普及;大分子定量技术(MPF-SL)将助力早期肝脏纤维化检测等,推动磁共振从“结构成像”向“结构-功能-分子多维整合工具”升级。
东软医疗NeuMR Wasa全域分子研究型磁共振正式发布 发布嘉宾(从左到右):东软医疗副总裁兼磁共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英飒女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仕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帆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文戈教授、《磁共振成像》杂志社贺光军社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心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新春教授、厦门大学屈小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刘于宝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龚静山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邱迎伟教授
在全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东软医疗NeuMR Wasa全域分子研究型磁共振正式发布。随后,厦门大学屈小波教授以《磁共振波谱智能定量与胶质瘤应用》为题,从学术视角解析了新品核心技术的科研价值;东软医疗磁共振产品事业部3.0T项目经理顾青平则围绕“国产高端3T磁共振创新与实践”,阐述技术如何融入日常诊疗。两者的解读充分展现国产高端设备从需求提出、生态合作到技术验证的完整闭环,体现出国产品牌在创新转化方面的独特优势。
厦门大学屈小波教授分享
东软医疗磁共振产品事业部3.0T项目经理顾青平分享
此次新品发布,不仅标志着国产高端磁共振在分子代谢成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在“学术共识引领技术方向、技术创新支撑共识落地”的良性循环中,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随着AI与硬件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产学研医紧密协作,东软医疗正推动精准诊疗不断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