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医药产业变革浪潮中,跨国药企不断探索参与中医药产业的多元路径。收购,作为其中一种常见策略,因其可快速切入本土产业链而被广泛采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企业选择的路径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合作策略。例如,日本汉方药龙头津村,以价值共创为核心构建协同发展模式,为外资企业深度融入中国中医药产业生态提供了新范式。
在中药材种植环节,津村与地方政府、合作社及农户合作,推广自主建立的津村药材GACP标准(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指南),并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对中药材全生命周期进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目前,该体系已在我国15省69地落地,实现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这种合作模式下,农户获技术与销路,地方农业实现升级,津村既保障原料供应,又建立信任,增强了本地产业协同的积极性。
在科研创新领域,津村构建产学研多方协同网络,推动技术共研与成果共享。例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等联合完成70余种中药标准汤剂系统研究,编著《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第一卷,为中医药药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参考。此外,与中药研究所共同开发的无公害人参农田精细化栽培技术,也无偿向本土企业开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相较于传统单向技术转移,该模式有助于推动中外在技术标准与产业需求上达成深度共识,从而形成可持续的信任协作机制。
中医药产业自身具有文化属性强、发展体系独特等特征,传统收购模式虽然具备扩张效率,但若忽视本土生态系统建设,易在文化认同、产业衔接等方面遇阻。津村的合作路径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产业内部对外资合作方式的期待:通过开放合作推动资源本土化整合,强化共建逻辑,助力本土产业价值提升。
在当前中医药加快走出去的背景下,产业发展既需本土创新能力支撑,也需有序引入外部优势资源。构建开放、清晰、共赢的合作机制,才能让外资企业真正成为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正向推动力量。